今年初夏,应L城文化部门邀请,我率华东六城市部分资深琴歌爱好者,赴浙西参加《琴音漫卷时光 歌声点亮星河》琴歌艺术雅集。活动由L城著名艺术家皮丽霞女士统筹,这位多才多艺的老友,在声乐、舞蹈等领域造诣颇深,当年我们曾在一个宣传队。
出了高铁站,蔡鸣——这位多年来坚持用文字传播城市新闻的挚友,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的鬓角已染霜白,但眼神依然如当年那般热忱明亮。
车窗外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蔡鸣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解读着这座城市的蜕变。他的声音里饱含着对故土的深情,每一个地标变迁的故事都像是一首岁月的诗。待他热情款待过后,我独自凝望窗外,但见远处高楼如林,在阳光中勾勒出崭新的天际线;街道整洁如洗,行人步履从容;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中。这座曾经刻骨铭心如今却恍如初见的城市,在阳光下既熟悉又陌生,让人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二日的相聚虽短,却让我在故友同窗的相见中感动至深。那些紧握不放的温热手掌,那些泛黄相册里跃动的青春面容,无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对我十余载青春岁月的深情哺育。
在L城原音舞协会徐彦主席与同窗挚友王琼瑶,丁美娟女士的引领下,我们踏入了脱胎换骨的大南门文化景区。记忆中的低矮平房已幻化为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黛瓦白墙间流转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韵律。我们如同闯入时空迷宫,不断求证方位——“这里原是啥地方?”“那个转角原来是哪?”每一处熟悉的坐标都在崭新的肌理中若隐若现。
在书写着“L城”二个大字的青砖白壁前,我们即兴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六城市艺术爱好者们此起彼伏的二声部合唱吸引了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徐彦主席在当日的朋友圈动情的写道:“当《洪湖水浪打浪》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唱响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让我们度过了快乐美好的一天”
演出当晚,华灯初上时,文化艺术中心的穹顶渐次亮起,在艺术总监皮丽霞女士的调度下,来自六城市的资深艺术爱好者与本土艺术家联袂展示。当《同一首歌》的旋律与全场观众的掌声一同缓缓响起,我忽然懂得:所谓文化传承,不在固守旧貌,而在于让记忆的根系在新生的土壤里继续生长。大南门的砖瓦可以更迭,但这座城市对艺术的赤诚,永远如我们合唱时的和声般纯净永恒。
徐彥女士曾在微信中真诚的对我说道“你就是我们L城人”,看完这段文字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这座敞开胸怀的城市,始终以母亲的胸怀拥抱每一个远行的游子。我忽然懂得,户籍档案里的祖籍地或许只是纸上的符号,而真正镌刻在生命年轮里的故乡,是那个在寒夜里永远为你亮着灯的城市。
老宅前的古樟仍在风中摇曳,它的年轮里找不到我的童年印记。但远方城市的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是为我而留。我终于领悟,所谓故乡,不在族谱的墨迹里,而在那些用温暖焐热你脚印的街巷,在晨昏交替间为你守候的窗格。
这次浙西文化之旅,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心灵的归航。当《同一首歌》的旋律渐渐远去,当友人们的笑脸渐行渐远,我忽然明白:故乡从不是一个固定的坐标,而是由无数温暖的瞬间编织而成的永恒记忆。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情谊,那些镌刻在生命中的感动,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真正的故乡,永远驻留在给予我们温暖与力量的地方。当列车缓缓驶离站台,我知道,这片土地的温度已经融入血脉,成为我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
作者简介
叶海榕,出生于宁海,成长于外地的宁海人。一位醉心于音乐艺术的手风琴爱好者,成功策划并举办多场高品质音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