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烟火,撬动一城繁华。
在文旅新消费浪潮中,“为一顿饭奔赴一座城”正从网络热梗变为现实图景。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发布的《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数据显示,93.1%的受访者将体验美食视为旅游主要动机,59.3%的游客愿意主动了解目的地美食文化。
沙澧河风景区
在河南,有这样一座“食尚”之城——
从贾湖骨笛的悠远旋律,到许慎《说文解字》的汉字智慧;从商埠古镇的烟火气息,到沙澧河“万灯迎宾”点亮夜空;从北舞渡胡辣汤的匠心传承,到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里游客一站式购买世界美食……
漯河正以“中国食品名城”的底蕴,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味蕾完美交融,打造出独特的“味蕾游”特色美食之旅。
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城”风而上》栏目,今天关注漯河如何以手作匠心为魂、文旅融合为脉、产业创新为骨,绘就一幅“食旅共生”的生动画卷。
在这场由味蕾发起的文旅消费新浪潮中,每一口食物都是城市文旅的邀请函,每一次咀嚼都是与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
以漯河的商埠文化保护为例,它并非静态封存,而是通过“味蕾游”实现活态传承。来北舞渡镇,盛上一碗肉香四溢的胡辣汤,升腾的热气裹着胡椒辛香,解锁漯河商埠文化密码。走在“中州名镇”北舞渡镇的街头,卖胡辣汤的门店几乎“门挨门”,有闪记、李记、丁记、宛记……要问究竟哪家正宗,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如今,在“美食+文旅”发展的大趋势下,这碗胡辣汤突破了“早餐”的时间限制。来漯河旅游即使是深夜抵达,你也能喝上那碗“河南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的胡辣汤”,离开时还能将它们装进行李箱带回家中分享。
你若要问,为何这里的胡辣汤肉特别多,骨汤浓郁?那要回看那段商埠文化史。据记载,明清两代,北舞渡的商业经济达到鼎盛,是当时豫中重要的商业集散地,素有“水旱码头”、“小汉口”、“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商业的繁荣使北舞渡沙河航运非常活跃,古镇及周边的大批百姓来此当装卸工。
到了深秋和冬季,河道风大,民工们饱受了无情的风霜之苦。于是,就有人发明了胡辣汤,一来吃得有滋有味,二来还能暖和身子。大量在此投资经商的山陕之人品尝之后,同样赞不绝口,由此广为传名。
“这碗胡辣汤是我小时候,还是孙子辈时吃到的味道。”年近九旬的老人捧着粗瓷碗边喝边说,老人眯眼笑着,皱纹里沉淀着北舞渡镇的烟火记忆。
贾湖遗址博物馆
寻味溯源,漯河的美食基因深植于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贾湖遗址考古表明,9000年前,贾湖先民已经能驯化栽培农作物、饲养家畜及用粮食酿造美酒。在贾湖遗址博物馆,通过复原场景,可以看到贾湖先民在收割水稻、放养猪群、养殖鲤鱼的画面。
而今,这份古老智慧正化作今日餐桌的活色生香。舞阳杠子馍师傅挥舞木杠“千揉百压”,非遗工艺造就三日不硬的旅行佳品;繁城五香牛肉搭载锁鲜科技,真空包装远销海外;丁湾老街竹刀热豆腐,在非遗工坊变身研学体验项目。
,一键收藏漯河地道美食
华灯初上,夜市烟火气化作幸福催化剂。油酥火烧摊前,排了一大长队的游客,烫面角在平底锅里跳着油花,肉汁浸透薄皮。雪花酪店主菊花姐舀起一勺山楂汁,炎炎夏日够解渴:“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手工熬制山楂汁和糖汁,保持原汁原味。”
在漯河,“吃”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更是旅游的招牌。
这里不仅是华夏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更以“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理念构建起涵盖粮油加工、预制菜、功能性饮料等六大领域的全产业链集群。从双汇年产火腿肠占全国半壁江山,到卫龙辣条年销百亿包征服全球味蕾,漯河用7000余家食品企业、超2500亿元产业规模,书写了从“农耕源头”到“食品硅谷”的传奇蜕变。
,走进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 “美食市集”
今年5月开业的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不仅是“漯河味道”的集散地,更是汇聚全球美食精品、展现食品文化魅力的全新地标。作为漯河市精心打造的新消费增长点与食品产业展示新窗口,品牌馆以其国际化视野、创新性设计、高品质运营,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美食盛宴。
来漯河旅游,可以一站式品尝并采购到全世界的美食,正逐步成为现实。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汇聚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优质美食,无论是家乡的味道,还是异国的风情,都能在这里找到。消费者无需四处奔波,移步换景就能让味蕾在世界各地千般美味中无缝切换。
据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品牌馆链接周边便民服务、休闲旅游、文化设施等,与万达广场、禾澧书店和市文化馆、市城市展示馆、市博物馆、小南湖湿地公园等有机衔接,共同打造了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新动能,还让“食尚漯河”的城市名片愈发闪亮。
截至目前,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已吸引300多家知名品牌入驻,单品4400多款。今年食博会开馆以来,累计入馆20万余人次,累计线下销售额超100万元。
当9000年的饮食基因碰上现代文旅新点子,漯河这座“中国食品名城”,靠着“老手艺守得好,新路子走得巧”的本事,正努力把一时的“网红热度”,变成持久的“长红人气”。
在新消费浪潮下,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获得 “可带走的记忆”与“可品尝的文化”。
为了丰富游客的出游体验,沙澧河“万灯迎宾”夜游项目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明清“舟楫连云”盛景,漯湾古镇美食街将《东京梦华录》中的宋代市集场景与现代中央厨房结合,许慎文化园推出VR汉字“寻宝”探秘,打造“科技+教育+旅游”新场景,这种时空折叠的文旅创新极具示范意义。创新丰富“乐享四季游沙澧”、千机飞“只有漯河”等文旅活动,打造“食品+文化+旅游”新业态,满足各类群体文旅需求。
千机飞“只有漯河”无人机表演
线路创新,让体验“串成链”。打造“美食漯河 智造之旅”食品工业旅游“一日游”和“两日游”精品文旅线路,让美食游、工业游、科创游、生态游等串珠成链、相互赋能,让游客的味蕾在享受麻辣鲜香的同时,又能沉浸式感受现代化食品名城的风采。除此之外,漯河将贾湖文化、许慎文化等文化元素与美食和旅游相融合,丰富游客味蕾的同时,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沙澧河文化风光带化身美食乐园。漯河市以“乐享四季游沙澧”为主题的2025年漯河市食品文化旅游宣传月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70余项,带动景区客流同比增长11%。
这个暑期,漯河市将化身“文旅大舞台”,推出无人机秀、旅游美食节、非遗体验、萤火虫嘉年华等多种文旅活动,以及多种暑期优惠政策。
,一键开启2025暑期漯河狂欢指南
为加快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文旅文创全链条拉动效应,2023年,漯河市出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逐步使全市文旅体产业由相对较弱的基础产业成为GDP贡献占比较高的支柱产业,将漯河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云游漯河
转眼间,距离方案的提出已过了将近两年,如今的漯河在游客的心中,正在蜕变成为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以及美食之旅的重要目的地。
7月18日,“夏爽中原 老家河南”河南美食之旅宣传推广活动即将在漯河市举行,全省的特色旅游美食将集聚亮相。活动现场,你不仅能一站式尝遍河南各地特色美食,还能深入了解美食背后的旅游攻略。
以千年文明为底色,以现代食品工业为笔触,这个盛夏我们邀您共赴一场河南美食之旅。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