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西北旅游业面临着市场表现与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的“价值悖论”。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阶段,西北旅游业面临着从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重要机遇。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联合丝绸之路旅游智库推出的“破圈整合与格局重构”主题建言月活动,为破解西北旅游发展难题、重塑区域旅游格局汇聚智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教授,基于对西北旅游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结合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战略建议。其建言聚焦“结构转型升级”“丝路叙事”“双轮驱动发展”“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提供战略性解决方案,为西北旅游“十五五”期间实现“破局与重构”,推动西北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考。
张辉教授认为,当前文旅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西北地区必须抓住发展趋势,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转化为知识型旅游产品;把广袤的地理特征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世界级风景廊道;深挖丝绸之路入境旅游潜力,通过跨境联游线路和签证便利化政策,使西北成为“一带一路”文旅合作的重要节点。
建言者
张辉,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丝绸之路旅游智库首席专家,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产品构建与业态布局、目的地营销与品牌建设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25)
西北文旅“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性建议
建议一
推动转型升级,破解结构性发展难题
第一,针对“大空间与小供给”的矛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结合自驾游、房车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完善沿途的服务设施,如在新疆独库公路、甘肃河西走廊等热门线路周边建设更多的星空营地、房车补给站等,提升游客在长距离旅行中的体验。
第二,改变“重资源轻运营”发展惯性,推动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深度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围绕景区打造特色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链,引入AI导览、VR预体验等智慧服务,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第三,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IP。深入挖掘陕西周秦汉唐遗迹、青海湖泊奇观、甘肃丹霞地貌、新疆丝路古道、宁夏塞上风景等资源的独特性,结合现代创意和科技手段,孵化低空飞行、冰雪旅游等小众业态,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避免盲目模仿和重复建设。
建议二
把握发展趋势,释放西北旅游优势
第一,强化西北旅游的“成长方式”属性。当旅游从单纯的生活方式,演进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的复合体验时,西北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变得“值钱”起来。据此,可将西北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转化为“行走的课堂”,如把青海可可西里打造为生态教育基地,开展生态研学旅行;将陕西兵马俑等历史遗迹开发为沉浸式历史教学体验项目,将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转化为知识型旅游IP,吸引更多注重学习和成长的游客。
第二,借力度假时代“空间重构”机遇,打造西北特色度假产品。利用西北广袤的土地和独特的地理景观,大力发展自驾游、房车游等业态,串联新疆独库公路的四季奇观、甘肃河西走廊的星空营地等资源,差异化应对东部“微度假”内卷,形成世界级的“大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抓住旅游要素“独立化”契机,实现“单点突破”。借鉴“袁家村一碗面”“天水麻辣烫”运营思路,以单点爆款带动全域流量。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单个要素打造特色项目,以点带面激活区域旅游市场。
建议三
讲好丝路故事,构建国家战略级文旅品牌
第一,推动丝绸之路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通道。实施国家战略级的“丝路叙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第二,完善跨境旅游合作机制,优化跨境旅游服务。联合中亚国家推出跨境联游线路,推动多国联签、简化签证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吸引更多入境游客。
第三,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整合莫高窟、大雁塔等丝路文化地标资源,注重文化IP的深度开发。通过“一带一路”峰会等平台,向世界展示西北作为“文明交融枢纽”的独特魅力。
建议四
构建“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第一,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作用,提升服务质量。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西北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运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简化跨省项目审批流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设立西北文旅协同发展基金,推行“一地过审、全域通行”机制。推进“西北旅游交通环线”建设,强化支线机场与景区接驳,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西北旅游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让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在旅游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建议五
创新营销方式,打造现象级文旅活动
第一,策划具有西北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持续的市场热点。如举办“西北面食文化节”,整合五省区特色美食资源,打造“中国面食之都”IP,吸引全国“吃货”流量;创设“丝路音乐季”,结合多民族音乐、非遗展演,形成年度文化盛事。
第二,打造“现象级事件”,提升西北旅游品牌影响力。借鉴贵州“村超”的流量逻辑,结合西北的旅游要素,举办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如“第一缕阳光”与世界交换风景活动等,持续打响“丝绸之路·中国西北”旅游品牌。
为集思广益,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持续开展“破圈整合与格局重构”主题建言活动。欢迎各界人士围绕西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优秀建议将纳入“十五五”规划参考。
参与者可将书面建言发至被建言省区、兵团文旅厅(局)电子邮箱或专用邮箱xbly029@126.com,由秘书处登记转呈和公开传播。
(来源: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 文/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