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摄影报道
7月8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文明提质 实践增效”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资阳市安岳县。当天,媒体记者团一行先后前往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安合作园等点位,采访“安柠石光·资足常乐”文旅品牌,实地探访这座镶嵌在成渝腹地上的城市,如何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创新做法。
安岳圆觉洞景区。
上午8时许,媒体记者团的首站来到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这是全省首座以石窟数字化展示为核心功能的文旅综合体,占地107亩,总投资约5亿元。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安岳石窟“古、多、精、美”的资源特色,重点建设石窟数字体验馆、石窟数字影院、文化交流中心、游客中心及石窟文化商业街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石窟文化观摩体验服务。
记者注意到,该展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手段,安岳石窟的千年之美被生动呈现:指尖轻触复刻的茗山寺风蚀肌理,唐宋山风裹挟着数字粒子扑面而来;3D打印的紫竹观音随光影变幻四季,春披新绿、冬落白雪,神韵流转间仿佛观音低语。不少游客沉浸其中,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感觉很震撼,科技让历史‘活’了起来。”现场一位参观的游客说道。
安柠石光·巴蜀文旅体验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该区域内文旅资源丰富,南有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许氏故里、巴蜀雅楠;中有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坡、庵堂寺、舍身岩;北有柠檬王树、烈士陵园纪念碑、柠檬规模化种植区等,年吸引游客量超20万人次。
近年来,安岳县携手重庆大足区,两地以“石刻文化”为纽带、“区域协同”为路径,打造“安柠石光·资足常乐”文旅品牌。携手举办各类活动,共推文旅精品线路。其中,整合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的世界级文化遗产资源,推出全国首条跨省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实现了地方性文旅品牌到全国性文旅IP的蝶变。
另一方面,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安合作园位于川渝交界的安岳县合义乡,这是当地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典范。
据合义乡主要负责人介绍,园区以“路相连、渠相通、产业协同、优势互补”为原则,建成稻虾、粮药基地各5000亩,在产业发展中融入文明实践元素,组织农技培训志愿服务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设置135盏杀虫灯和3套智能防控系统;通过“田间课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党员示范田带动周边农户;利用新建凉亭、健身场地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活动,形成“产业+生态+文明”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此外,该园区通过区域协作机制,不仅实现年产值提升30%,更培育出6支村级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技术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