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随着飞机的舷梯缓缓落下,滚动屏上亮起“欢迎回家”,这支跨越山海、用医者初心连接锦州与拉萨的我院援藏医疗队载誉而归。带着雪域的星光与青稞的芬芳,他们在海拔4500米接近云端的地方镌刻着锦医一院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一袭白衣的坚守。他们将锦医一院爱的火种播撒在雪域高原,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用仁心仁术铸就了新时代医者丰碑。
守护希望
高原上的生命接力
凌晨3点,那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内通明的灯火。援藏医疗队鲍龙医生正在全力抢救动脉瘤破裂患者。鲍龙顶着剧烈头痛,为患者实施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让60岁的藏族牧民转危为安。
这里缺氧,但不缺精神,由于高原空气含氧量不足,援藏医疗队的医生极易出现头痛、胸闷、气短等高原反应,导致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鲍龙医生和其他队员一样,每次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操作救治数小时。在有限的条件下,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经验,艰难又圆满地完成每一台手术,用手中的柳叶刀和心中的信仰守护着人民安康。
“在雪域高原的每一次救治,都是为一个家庭重燃希望的星火,这便是援藏的意义。”鲍龙医生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照着监护仪跳动的绿色曲线。
此心安处是吾乡。援藏医疗队郑洪伟医生说早已把那曲市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台台手术联系着一个个家庭,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家”的感觉,我院医疗队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困难,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建设好、发展好那曲市人民医院,实现受援医院高质量突破发展,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这也是医疗队最大的心愿。
万里同心
共筑健康“中国梦”
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援藏医疗队将“厚德修身,精术济世”的校训精神融入每一次救治,展现了锦医一院人的专业与敬业,担当与奉献。
在藏期间,医疗队主刀及指导本地医生成功完成神经外科三四级高难度手术80余例,病种涵盖脑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出血、颅脑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填补当地多项技术空白,让神经外科“大病不出市”成为现实,显著降低了那曲地区神经外科患者的转诊率。医疗队还多次连线我院专家团队,结合那曲实际,规范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手术流程,成功创建全国最高海拔卒中中心及国家高级创伤中心。
不仅如此,医疗队还帮助那曲市人民医院建成120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国家级胸痛中心等,急诊综合科结构布局已基本实现,极大提升了当地急诊救治水平。
云端大爱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藏期间,援藏医疗队通过理论授课、手术带教、病例研讨等多种方式“传帮带”,手把手地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知识与经验,为受援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那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获批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极大地提升了科室的科研水平;狠抓业务学习,提高科室急诊急救水平,定期进行科内危重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以及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等进一步规范胸痛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提高急诊科的急救水平;培养出3名能独立完成常规手术的科室骨干医生,并通过开展院外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受援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此刻,锦医一院援藏医疗队的队旗迎风飘扬,那些响彻雪山的誓言,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几代锦医一院人的付出与坚守,让那曲与锦州跨越时空,焕发生命健康的荣光。
欢迎回家,锦医援藏医疗队!
你们的脚步从高原延续到平原,
将永远丈量着生命的广袤与崇高。
深情致敬,锦医援藏医疗队!
你们用仁心仁术在雪域高原
点亮了不灭的灯火,
这束来自锦医一院的光必将薪火相传,
指引后来者续写守护生命、
播撒大爱的壮丽篇章,
为万家安康奋斗不息!
文| 汤雪荥
图| 李星烨 综合
党委宣传统战部
下一篇:涪江全长668公里,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