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蓬莱,迎来耀眼时刻!
2025年7月5日,烟台蓬莱欧乐堡国际酒店内,随着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主席何塞·安东尼奥·维达尔将“全球杰出海岸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证书授予蓬莱产区,这座承载着东方海韵与葡萄美酒传奇的千年古邑,正式站上了世界葡萄酒文化的璀璨舞台。
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主席何塞·安东尼奥·维达尔授予蓬莱产区“全球杰出海岸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证书。
蓬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冷启臣代表蓬莱产区接受证书颁发。据悉,这一殊荣由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设立,评选标准涵盖风土条件、产业规模、旅游配套、文化融合等维度,旨在表彰在葡萄酒旅游领域实现卓越发展、推动产区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与文化旅游创新融合。
风土传奇:
一粒种子的百年旅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能入诗入画的好酒,源自好风土。
1873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在蓬莱种下第一株酿酒葡萄,开启了这片土地的葡萄酒传奇。北纬37度的黄金纬度、独特的砂质土壤和温润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蓬莱海岸葡萄酒特有的"清新雅致、平衡爽净、细腻柔顺、馥郁悠长"的特质。蓬莱产区拥有全球罕见的山海交融微气候,同时又独具东方韵味。
从1998年中粮长城进驻推动规模化种植,到2007年君顶酒庄建庄引领高端化转型,再到2009年法国瓏岱酒庄落户,蓬莱产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今,蓬莱产区秉承“国际视野、中国领先、蓬莱特色”的战略定位,构建“一带三谷”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精品酒庄为引领,集苗木繁育、葡萄种植、葡酒生产、酒庄观光旅游于一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产业链条。
这里的赤霞珠、马瑟兰等葡萄品种,既保有国际水准,又展现出独特的海岸矿物质气息。行业权威人士评价道:"蓬莱完美诠释了'风土'的真谛,是海岸葡萄酒的东方典范。"
荣耀之路:
从中国名邑到世界标杆
2005年,蓬莱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名,与全球海岸产区并肩而立,开启了中国海岸葡萄酒的国际对话;2006年,获评中国首个“中国葡萄酒名城”,奠定产业领军地位;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2019年,蓬莱再攀高峰,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以“一带三谷”的精细化风土管理树立高端典范;次年,蓬莱的创新实践再获国家认可,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葡萄酒+文旅”的产业模式成为全国典范。
进入2023年,蓬莱产区迎来高光时刻,接连斩获“中国海岸葡萄酒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成为全国唯一的“葡萄酒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在产业升级与科研创新领域实现双突破。次年,与匈牙利托卡伊、西班牙阿里坎特等世界知名产区建立了友城关系,推动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产业合作。
这些里程碑,不仅镌刻着蓬莱产区的卓越品质,更见证了中国葡萄酒从追赶到引领的崛起之路。
文旅共兴:
葡萄藤蔓串联的千年文脉
蓬莱海岸葡萄酒的故事从不囿于产业。
这里,4A级景区酒庄的欧式城堡与蓬莱阁的飞檐翘角相映成趣,3A级酒庄的田园诗意与"八仙过海"的传说交织成章,形成"上午登阁寻仙、下午酒庄微醺"的特色旅游线路。游客们入住特色民宿,品尝海鲜大餐,打卡精品酒庄,徜徉环湖游步道……诗与远方的所有想象,在这里都能实现。
漫步丘山山谷,处处都能感受到"葡萄酒+文旅"的无限魅力。作为国内首个葡萄酒主题旅游度假综合体,这里不仅是中国海岸葡萄酒的摇篮,更是一个集产业示范、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丘山山谷累计投入40余亿元,相继建成1.5万平米的游客中心;20公里的环湖游步道;停车场7个,可同时停放大小车辆800余辆;各种规模的会议室可同时容纳1000余参会;葡萄酒主题酒店、酒庄酒堡、精品民宿等各类度假房间200余间;引进国际米其林餐饮品牌,港式粤菜、精致鲁菜、胶东八大碗等特色美食多样化。
不止丘山山谷。“近年来,蓬莱酒旅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一带三谷’葡萄酒旅游之路成功纳入中国首条葡萄酒旅游线路;新增了葡萄酒主题餐厅、民宿等20个旅游设施;新增了安诺等3A级酒庄3个,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处,葡萄酒旅游年均接待量高达200万人次。”蓬莱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丽娜介绍到。
蓬莱产区以葡萄酒庄为载体,拓展举办葡萄酒主题的“亲子马拉松”“采摘节”“高配游学”等活动。成立酒庄旅游联盟,量身打造蓬莱“一带三谷”葡萄酒之路,形成集休闲度假、星空营、研学交流、商务品鉴于一体的深度体验之旅。据悉,蓬莱目前建有国家级葡萄酒特色小镇1处,葡萄酒养生休闲体验区1个,对外开放旅游酒庄14个,其中4A、3A级酒庄旅游景区6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
未来之约:
向世界传递东方葡萄酒文明
从山海间的第一缕酒香飘荡,到如今跻身全球顶级海岸葡萄酒目的地之列,蓬莱以山海为卷、以匠心为笔,绘就了一部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方葡萄酒史诗。
站在新起点上,蓬莱正以“国际海岸葡萄酒标杆产区”为蓝图,推动技术标准输出、深化国际产区合作,让东方的风土智慧为世界葡萄酒多样性注入新活力。
荣誉加身,初心未改。蓬莱的葡萄藤仍在勃发,它们向着阳光生长,亦向着未来蔓延——那里有更辽阔的海岸,更悠远的酒香,等待世界共同举杯。
国际视野立标
本土智慧扎根
丘山论酒 “探”酒旅融合之道
7月4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蓬莱葡萄酒行业协会承办的第四届丘山论酒大会在蓬莱欧乐堡国际酒店举行。大会围绕酒旅发展路径、一站式融合创新、全球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中国葡萄酒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释放出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
华盛顿塔科马大学研究员辛西娅·豪森在大会上指出,中国葡萄酒产业通过“政企学农”协同发展、深度融合本土文化等创新实践,为全球行业应对消费多元化趋势提供了范本。各产区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体验,如山东的文化名片、宁夏的风土特色,并通过博物馆等文旅项目吸引非饮酒群体,成功拓展产业边界。这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包容性发展模式,展现了协同创新与文化赋能在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葡萄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美国普吉特海湾大学研究员皮埃尔·利从社区参与机制角度补充道:“中国葡萄酒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观察到,中国各地通过政府、农户与高校的协同机制,有效避免了旅游开发带来的本地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以烟台市蓬莱区大辛店镇木兰沟村转型为例,其成功在于将葡萄酒旅游与既有乡村资源深度融合,而非孤立发展。关键在于摒弃酒庄间的零和竞争,转而共建区域产业生态,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乡村旅游的历史积淀和政策支持优势。这些实践表明,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需立足本地实际,通过多方对话找到平衡点——这正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价值。”
蓬莱产区形成的规模化酒庄产业集群,叠加不断升级的葡萄酒旅游需求,特别是国际消费新场景的持续开拓,释放出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仙岛酒庄庄主张立慧分享了国际化推广与酒庄品牌建设的经验:“我们从2019年推出酒品以来,从无人知晓到与国际品牌合作,始终坚持生产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优质葡萄酒,并致力于打造绿色酒庄,通过环保种植和精品旅游吸引全球消费者。"该酒庄的逸湖霞多丽珍藏干白以96分的高分斩获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国风土与东方美学的重要媒介。
安诺酒庄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模式。安诺酒庄总经理李顺庆介绍:"我们深耕文旅融合,打造了涵盖住宿、餐饮、康养步道等功能的3A级景区,并推出情侣休闲、亲子教育等多样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摄影大赛、品鉴会等活动,将葡萄酒与艺术结合,提升品牌内涵。"
君顶酒庄总经理邵学东以4A级景区运营实践为例,阐释一站式沉浸式体验的核心路径:"我们以‘质感、美感、情感’为灵魂,整合葡萄种植、酿造工艺与文化体验,推出高尔夫、婚礼摄影等多元业态,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品味美酒的同时领略天地与匠心的共鸣。" (整理蓬莱海岸葡萄酒)
酒庄头条、酒旅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