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帆船、马拉松、骑行、斯巴达勇士赛、铁人三项、夜跑……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户外经济”持续升温,也激发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重效益。
“通通来运动”了解到,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北京城市副中心立足城市战略定位,深度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25年正式启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项目建设,将以运河为纽带,盘活水域、陆域多元空间,集成竞技、休闲、文旅功能,建成“国际一流、生态友好、文化赋能”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天生丽质”的通州多河富水、公园丰富,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可谓“近水楼台”。根据规划,通州区基于水岸、绿道、公园等优势资源,计划在户外运动设施布局上“深耕细作”,打造多元户外运动空间体系。
龙舟赛
副中心马拉松
1
建设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
首先是加强水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河道赛事码头建设,以及推动大运河、通惠河、温榆河等周边绿道建设等。
其次是建设“1+4+4”运河水上运动设施体系。将建设以中国人民大学水上运动中心为核心,沿运河及运潮减河布局4处现代化水上运动码头,并配套4个功能完善的水上运动驿站,形成完整服务体系。
为丰富市民亲水体验,将在千菏泻露桥码头、运河西岸码头新设置二处市民亲水活动区,提供桨板、皮划艇、帆船等项目体验区,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新选择。
千菏泻露桥码头
运河西岸码头
持续开展水上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打造悦动运河水上阳光少年、亲子体验、青春扬帆等系列活动。
水上运动体验活动
2
建设80公里国家级步道
按照规划,副中心将打造运河两岸80公里国家级步道,同时构建三级服务驿站体系,同步搭建物联网感知网络,开发智能移动端应用,手机实时获取信息。
副中心骑游季
户外运动去哪里?通州打造更多“好去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将建设成为户外运动活力核。
作为市级综合性城市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坐落着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还具备环形健身步道、球类运动场地、儿童游乐场地等全龄户外运动场地。
绿心公园网球场
副中心夜跑
3
建设高品质户外运动空间
建设国际一流户外运动目的地,离不开高质量体育设施做支撑。
将推进运河西岸跑步、骑行及步行的独立通道建设,形成运河西岸“三线并行”的户外运动通道,提升场地使用舒适度与安全性。
运河西岸篮球场
值得一提的是,将对运河奥体公园内足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等户外运动场地进行提质改造,满足多样化户外运动需求。
悠悠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副中心最亮眼的历史文化名片。按照规划,将综合考虑北运河流域、通惠河、温榆河、萧太后河、凉水河水域现状条件,码头服务半径、形象展示、文化传承等相关因素,未来三年将在北京艺术中心东侧、阳光会议中心西侧、漷县牡丹园北门等点位集中建设一批游船码头。
根据规划,还将推动六环高线公园及源头岛公园建设,完善户外运动设施体系,预计2029年实现整体亮相。
4
副中心将办N项时尚新潮赛事
更多精品赛事有望来到副中心。根据规划,副中心将搭建“1+1+N”精品赛事活动体系。
第一个“1”是1个水上运动集聚区,以赛为擎,打造水、冰、雪发展新标杆。水上赛事活动将举办龙舟、桨板、皮划艇等丰富多样的水上赛事,力争逐年提升赛事等级与频次。
冰上赛事活动将利用通州体育场、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冰场,打造区域性赛事IP。
雪上赛事活动将利用绿心公园冰雪嘉年华雪上初级赛道,举办雪上活动、冰雪挑战赛等。
2025年端午节龙舟赛,超11万人现场观赛,龙舟“火热”可见一斑。未来,通州将全力打造“运河龙舟”赛事品牌,持续推进副中心运河龙舟等水上赛事自主品牌建设,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运河赛事。同时,推出“赛事+旅游”路线,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与龙舟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塑造具有通州特色的运河龙舟赛事品牌。
另一个“1”是引入铁人三项特色赛事。铁人三项是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项运动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运动项目。
“N”则是多个潮尚运动赛事活动,发展飞盘、小轮车、露营、风筝、夜跑、斯巴达勇士赛、航模、国际三人篮球、小黄鸭欢乐跑等多项时尚新潮运动赛事活动,满足全龄化、多样化运动需求。
随着各项重点任务的稳步推进,副中心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未来可期,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