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炮炮,还有几天时间就到中秋了,每年到中秋都会迎来一波消费小高潮。尤其是月饼和白酒,一直以来都是中秋节的最爱。然而今年不论是月饼还是茅台,都突然哑火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佳节,月饼总是能成为餐桌上压轴的美食。按理说,月饼有着浓厚的饮食文化背景,应该越卖越好才对,但看一下现在的销量吧。
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节,我国的月饼销量大约是32万吨,累计销售额220亿左右。而今年我国月饼整体销量预计在30万吨左右,销售额大约是200亿元,同比下降约9%。再看看茅台,也是如此,不仅销量锐减,单价也下跌厉害。截至2024年9月9日,2024年茅台的零售价已经跌破2600元大关,个别地方只需要2400元左右。
那么,这到底是没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几个原因。
1.消费降级,
一直以来房地产都是高端礼品的消费大户,然而最近两年房地产行业不行了,所以白酒和月饼的销量也跟着受挫。另外这两年各级部门都在倡导过紧日子,机关事业单位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我朋友说,他公司之前中秋节是一盒月饼,加600过节费,今年开始钱没有了,月饼也发不起了。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事情,我们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之前每年都是会收到各个平台赠送的月饼礼盒,但今年一家平台的都没收到,前两年最辉煌的时候,同时收到10多家平台的月饼礼盒,只能说现在互联网大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我们再来看看刚刚公布的消费数据,今年上半年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北上广深全部是负增长,其中上海下滑最厉害,超过了9.4%。上海上半年的住宿和餐饮营业利润直接亏损了7.7%。作为消费发动机的一线城市,都不消费了,刚何况其他城市。
咱们随便看一下,一两百一盒,一盒里面就四块,算下来一块月饼都快50了,md50我买排骨不香吗?
原因二、时代变了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大多数中国人所谓的吃的好是指粗粮,每天两顿饭,一顿干饭一顿稀饭。中国人普遍一天吃三顿饭的历史不超过80年,普遍吃饱饭不超过50年,普遍吃的油水足不过20年。在过去历史99%时间里,月饼都是非常好的食品。如今时代变了,现在不缺吃的了,月饼就没啥吸引力了。
原因三、与现代健康理念相悖
月饼再好吃,顶多中秋佳节尝个鲜,应个景就可以了!饱腹感的东西本来就没有任何价值,而且高血糖,高淀粉,又腻,又油。真的不健康。要知道,现在的月饼除了饼皮和馅料,各种添加剂还多。仅仅是添加剂就占了一小半,但是,现在的月饼,保质期起步都在90天左右,还有长达半年或者是一年的!还有一些蛋黄是合成的,根本就不是咸鸭蛋的蛋黄,是科技和狠活合成的而已;还有油也是劣质油。
原因四、缺乏创新
传统的月饼商家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他们有太多的创新。来来回回就是五仁、双黄蛋、豆沙等一些传统产品,大家早就吃腻了。相对来说,现在有很多月饼替代品,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更喜欢吃一些甜点。如今消费的主力军90后对月饼“不感冒”啊,不喜欢吃,自然就不会买,或者买的少。
原因五、礼品属性降低
月饼仅剩的意义在于送礼。很多人一到中秋,收到很多月饼礼盒,压根吃不完。最后的结果就是浪费。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发掘新的中秋礼品,比如大闸蟹卡,中秋月饼送礼的地位也被稀奇古怪的产品替代。曾经中秋作为团圆的象征,分享月饼能让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温暖。如今移动互联网几乎抹平了距离感,随时随地都能团圆,再也没有那种一年见一面的稀缺感了。
以上这五个原因就是如今月饼没人买的原因,你们同意吗?你们觉得月饼会被淘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