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中泰证券-宏观策略专题报告:从份额变迁看中国出口趋势】 报告出品方:中泰证券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外需持续强于内需,出口是当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 撑。不过从 5 月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出口交货值同比等领先指标看,出口 有边际放缓的压力。在海外补库推动下,WTO 等国际机构预测 2024 年全球 货物贸易量将上升,中国出口压力主要来自于份额占比的高位回落。
在回顾 2019 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变迁的基础上,预判未来中国出口份额趋 势,对于判断经济形势、逆周期调节力度和资本市场,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 疫情前后对比,中国出口份额提升了 1 个百分点以上。根据驱动出口因素的 不同,我们将 2019-2023 年分为三个时间段来讨论:一是 2019 到 2021 年,主导因素是疫情影响下中国产品的供给替代;二是 2022 年,海外生产 恢复后中国出口份额下降;三是 2023 年,“以价换量”策略下中国出口数量 占比重回 15.0%的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从产品和国别地区两个视角,分析这 三个时间段里,支撑中国出口份额提升的动能或拖累中国出口份额的因素。
对比 2019 年和 2023 年,中国出口商品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分产品看汽 车、光伏组件、电商出海等新的出口优势产品或者新业态,以及传统的优势 出口产品-电机电气,支撑了中国的出口份额提升。分国别和地区看,传统 贸易伙伴里除欧盟外,中国对其他的出口占比多数回落,其中向美国、日本 和中国香港的出口占比共计下降 6%。出口增量主要来自于东盟、俄罗斯和 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2023 年东盟开始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展望 2024 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份额会继续维持韧性。预计 2024 年中国出口金额占全球比例,区间为 13.8%到 14.2%,中位数为 14.0%, 下半年中国出口不悲观。 ◼ 一是从出口区域视角来分析。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在 2022-2023 年,驱动因素包括 2022 年 RCEP 生效后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加快、部分中 国产业外迁到东盟、后疫情时代东盟承担了一部分转口贸易的职能,以及东 盟的经济景气度高于全球平均等,这些推动因素短期仍在。俄乌冲突后,俄 罗斯加大了从中国的进口替代,目前来看这一趋势年内大概率会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