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欧洲各国感到震惊的,并不是俄军现在的进展,而是美国突然提出了一份被称为乌克兰割地求和 28 条的提案,并且表现出准备随时抽身离开的态度。
美国提出的条件,对于乌克兰而言无疑是噩耗:乌克兰不仅要承认俄罗斯已经占领的部分领土,还要大幅削减自己军队的规模,并承诺放弃长程打击武器。虽然美国口头上宣称这是和平方案,但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波兰等欧洲国家看来,这更像是一份推卸责任的协议:美国可以在战局中优雅地退出,处理掉眼前的麻烦,而剩下的长期风险则交给欧洲去承担。欧洲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局势。美国正处于战略收缩阶段,试图将有限的资源转向更为优先的事务;与此同时,俄罗斯趁机扩张,不仅局限于周边地区的施压,甚至开始直接改变国际边界;中东局势混乱不堪,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全球能源和安全危机;原本勉强维系的全球安全体系正面临崩溃的风险。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当大国重新洗牌时,那些地理位置靠前、防线薄弱的国家将成为最容易受到冲击的。欧洲外长瓦德普尔直言不讳地表示,乌克兰是欧洲的安全屏障,如果乌克兰倒下,整个欧洲的风险也将同步增加。现在,欧洲对乌克兰的态度,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安全底线寄托在他国的土地上。 更令欧洲不安的是,这份方案所传递出的背后逻辑——侵略可以通过谈判合法化。欧盟外交负责人卡拉斯的一句话深刻揭示了这一点:奖励侵略,只会促使更多侵略行为。这并非一时的愤怒,而是经过历史无数次教训得出的深刻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挑衅的漠视,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在南斯拉夫战争时期,欧洲在自家门口都无力制止流血,展现了其软弱无力;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时,西方的反应拖沓、半真半假,最终的结果就是俄罗斯直接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进攻。如果今天乌克兰被迫割地,那么这将为未来树立一个危险的先例:只要动手占领领土,哪怕违反国际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最终也可能将这些事实变成合法的领土。对欧洲而言,这无疑是在为自己埋下隐患。 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的战场相对遥远,横跨大西洋,哪怕局势恶化,也有时间缓解;但对于欧洲而言,乌克兰则是挡在前方的一堵墙。如果乌克兰被迫割地,俄军的前线将实实在在地向西推进数百公里,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将暴露在俄罗斯势力范围的边缘,欧洲的战略缓冲区将缩小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法国外长也曾明确指出:和平不能是投降。如果乌克兰倒下,下一站就是我们。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欧洲现在并不是仅仅在帮助乌克兰维持局面,而是在拼命为自己争取一条生死防线。因此,这次许多欧洲国家的反应甚至比乌克兰本身还要激烈,因为它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子有多么薄弱。近年来,欧洲的工业化水平显著下降,许多国家的军费投入远远落后于美国,武器和弹药的生产能力也捉襟见肘;虽然挂着北约的牌子,但一旦局势升温,除了美国,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站在前线。因此,虽然乌克兰感到愤怒,但许多欧洲首都则感到更加恐慌,因为它们离俄罗斯的威胁太近,想要装作视而不见都变得不可能。欧洲反对的,不是和平这两个字,而是那种将所有代价都推给自己承担的和平。如果乌克兰被迫割地,欧洲原本就脆弱的安全体系将彻底崩塌;如果美国以停火为名慢慢抽身,欧洲将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更强大、更近、更有底线意识的俄罗斯;如果侵略行为通过谈判被正当化,未来类似的战争将在欧洲周边更加频繁地爆发。俄乌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乌克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欧洲未来十年是否能够继续安稳生存的大问题。欧洲真正害怕的,是最终所有的风险都将毫无保留地压在自己头上,这也是它们几乎集体翻脸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国债期货早盘收盘多数下跌
下一篇:明阳智能在唐山成立新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