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增速趋缓,尤以竞争红海的进口电商为代表,行业竞争也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如何差异化突围?亚马逊海外购2025年“黑五”全球购物季抛出了一枚“线下棋子”—— 首次将“黑五”快闪店落地上海。
这一打破跨境电商纯线上运营惯性的动作,并非偶然的营销试水,而是其应对行业变化、深化本地化布局、抢占年轻消费市场的战略选择。透过这场融合City Walk文化与全球好物的线下体验,可窥见跨境电商行业“线上深耕+线下破壁”的新趋势。
“黑五”好物进快闪店
在线下就能同步“海淘”
近期,亚马逊海外购“黑五快闪店”在上海亮相,以四大主题空间集中展示户外、家居、美妆、电子等品类的全球明星爆款与小众精品,“首席海淘官”赛利船长IP互动、扫码即购的便捷体验,让跨境购物从线上页面走进真实生活场景。
这场线下活动与11月20日至12月2日的“黑五”主活动形成联动,同步释放超300万海外商品、低至三折、德国站商品最快2日达等核心权益。
本次亚马逊“黑五”海外购的核心优势在快闪店中得到集中呈现:选品上覆盖35个品类、30,000个国际品牌,既有Julbo户外装备等专业产品,也有Galison拼图等小众潮流好物;价格上推行“黑五价”透明直降,无凑单、无预售,直接显示含税费与运费的最终价格;物流上依托宁波保税仓与顺丰直邮双重保障,实现时效与体验的双重升级。
快闪店则成为这些优势的“实体展示窗”,让消费者在触摸产品质感、感受场景化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对跨境购物的直观认知。
从流量争夺到价值沉淀
进口电商如何差异化突围?
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亚马逊海外购为何将“黑五”搬进线下?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增长6.4%。其中,进口约4255.4亿元,增长5.9%,增速略低于出口。国内电商已在进口业务板块形成白热化竞争,差异化突围成为刚需。
“部分消费者可能不理解海外购的实名认证要求,也不清楚跨境商品的品质差异,这些都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解释和传递”,在亚马逊海外购亚太区及亚马逊新加坡电商负责人李岩川看来,线下“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有助于打破跨境购物虚拟性带来的信任痛点,尤其对于小众品牌与新兴品类,消费者更需要线上图文之外的渠道来判断产品价值。
当前中国海淘用户已从“追求大牌低价”转向“拥抱小众个性”,年轻群体尤其注重商品的设计感、独特性与情感价值。数据显示,亚马逊海外购年轻用户中,颜值小件配饰、垂直户外装备、提前保养类保健品等品类需求持续增长。
快闪店以糖果色场景、IP互动、打卡分享等设计,精准契合年轻人“边逛边晒”的社交习惯,而其展示的小众精品与潮流好物,更是直接对接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李岩川观察到:“年轻消费者会用心挑选设计新颖、有独特性的礼物,不再局限于传统礼品,这正是我们通过快闪店想要触达的核心需求”。
中国电商市场竞争已进入精细化阶段,跨境电商的竞争维度从选品、价格延伸至服务、体验与品牌认知。在各大平台纷纷加码物流时效与价格优惠的背景下,线下体验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李岩川强调:“竞争的核心是服务质量的提升,我们通过线下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跨境购物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价格优势”。
全渠道布局后的本地化深耕
而别开生面的新尝试背后,是亚马逊海外购迫切的本地化需求,以及打开更多市场增量转化的野心。当前中国进口电商市场已形成 “综合平台主导、社交电商突围、垂直玩家补位” 的多元竞争格局,头部平台凭借资源禀赋各占赛道。
比如京东国际和淘系天猫,前者以“次日达”时效强化口碑,早前与亚马逊海外购达成合作,双方此举也被外界视为双赢选项;而后者依托淘宝生态实现全品类规模化。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通过“兴趣种草+ 直播转化”重构消费链路,在小众潮品、美妆领域快速分流年轻用户;考拉海购、洋码头等垂直 APP 聚焦细分品类,主打品牌调性传递。
如何打造本地独立流量池、获得更多增量?亚马逊海外购全渠道布局的背后,是深耕本地化的决心。通过快闪店、微信小程序适配中国用户社交分享、直播互动等习惯获得口碑声量,再比如通过保税仓扩容实现“2日达”、推出“黑五价”等本地化优化,将全球供应链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本质上都是亚马逊海外购下沉做的本地举措。
李岩川透露:“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快闪店收集消费者对选品、APP 体验的反馈,这些都会反哺线上服务的优化。”未来,这种模式有望复制到更多城市,甚至拓展至购物中心等流量场景,让跨境购物融入日常消费场景。“我们所做的创新更多是微创新,无论是产品选品还是服务设计,都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深度适配本地需求,将是平台们能充分立足中国进口电商市场的关键。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