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已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活动。随着电商行业不断发展,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却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迹象。不少消费者担心是否担心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虚假优惠?是否害怕被直播间的虚假人气和刷出来的好评所欺骗?
据南方+记者获悉,在双十一大促开启后,多地监管部门已经出手,先涨价后降价、虚假促销、刷单炒信……这些行为都将被严管!
11月4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商务厅,专门为平台企业召开了一场合规指导会,为“双十一”“双十二”期间的火热促销提前“划重点”,给各大电商平台明确划出了不能触碰的红线。对于平台之间愈演愈烈的“内卷式”竞争,会议也亮出黄牌:平台不得再强迫商家“二选一”,不能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自我优待”或恶意打压平台内经营者。同时,严厉禁止刷单炒信、雇佣水军控评、利诱用户写好评、恶意给竞争对手打差评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让竞争回归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本身。
11月4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组织召开平台合规治理行政指导会
针对消费者最深恶痛绝的价格猫腻,会议明确提出,严禁“先提价后降价”、虚假打折,不得虚构从未成交过的“划线价”和“促销价”。所有优惠的使用条件、期限和范围都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知消费者,让促销真正回归真诚。
在此之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也召开了2025年“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20余家电商平台企业代表参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要求,平台企业要扛起主体责任,严守合规底线,严禁通过合同、技术手段限制商家参与其他平台促销,不实施“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不踩合规红线,加强算法合规管理,防止滥用规则、技术封闭侵害消费者或商家权益;不推卸责任风险,主动排查促销期间可能出现的物流拥堵、售后激增等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服务不打折。
10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召开2025年“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双十一启动后,关于“二选一”等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表示,《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这类行为的危害,不仅在于损害个体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更在于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当平台靠限制商家求“稳价”,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监管部门此次发声,正是对这种逆市场规律而行的警醒与纠偏。
业内专家指出,在消费回暖、内需扩大的关键时期,平台竞争应回归服务质量、商品供给和技术创新,而非通过管控压制竞争。电商平台只有真正尊重市场规律,营造公平、开放、共赢的营商环境,才能赢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