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光明科学城,创新的脉搏正强劲跃动,澎湃不息。
在这片孕育梦想与美好未来的热土上,企业逐光而行,却也面临“找空间难、找市场难、找资金难、找人才难”的成长之困。
深圳市光明区聚焦企业发展的核心关切,以“四找”举措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搭建“桥”,让企业与空间“双向奔赴”;打开“门”,助企业链接更广阔市场;引“活水”,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聚“英才”,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
从今天起,深圳光明推出《“企”心光明》专栏,讲述政企协同、共谋发展的光明故事,展现光明科学城“产业雨林”蓬勃生长的壮美图景。一起见证每一份坚持,如何被看见;每一次突破,如何被照亮;每一家企业,如何在光明,走向光明。敬请关注。
从为亚启科技两周锁定8000平方米研发场地,到为克洛诺斯精准注入数千万元金融活水;从帮诺安智能在“家门口”打通产品应用的内循环,到面向全国高校为产业精准链接青春动能……在深圳光明区,一场名为“找空间”“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的“四找”赋能行动,正在揭示一种转型:政府正成为企业的“首席服务员”。
企业要空间、要市场
要资金、要人才——
这些最朴素也最棘手的商业命题
正成为检验一方区域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如今的光明科学城
是由超2000家国高企业
以及超18万各类人才
共同构成的创新共同体
超高清视频显示等
“3+3+1”产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
光明区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为破解企业寻找生产要素时“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以“搭建平台、政策引导、服务下沉”为核心,构建“空间保障、市场拓展、资金纾困、人才支撑”的四维赋能服务体系,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要素聚合”的服务闭环,打造一个让企业能充分生长的产业雨林。
01空间速配
为企业落地按下“快进键”
在光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片区新兴湖片区,新修建的道路四通八达,数个产业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
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荣达”)的产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从2011年在光明挂牌购置第一块土地,到2018年将总部迁至光明区,再到紧跟AI算力、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风口,飞荣达在光明完成了惊人一跃,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电磁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领域企业。
“光明区为飞荣达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高效的政务服务、宝贵的土地资源。营造的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飞荣达董事长马飞感慨说。
当飞荣达在光明扎根壮大时,国内工业制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深圳市亚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启科技”),规划将总部迁址至光明科学城。
但要找到合适的研发测试空间并非易事。光明区为其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仅用2周时间就带着企业实地考察12处候选场地——从空间面积、配套设施到产业集聚度,逐一对照企业研发需求筛选匹配,最终助力亚启科技精准锁定8000平方米的适配研发测试空间,为总部迁址按下“快进键”。
在光明,像亚启科技这样实现空间速配的企业还有很多。2025年以来,光明区已收集和对接80个空间需求项目,收集空间需求约61.82万平方米。已为79个企业匹配空间,匹配空间约60.82万平方米。
从“一企一策”的精准匹配,到“一栋楼就是一条链”的产业集聚,再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崛起,光明区正将帮企业“找空间”的内涵,从单一的物理场所匹配,升格为一场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与产业生态共融的战略布局。
02牵线搭桥
为企业合作建立精准对接桥梁
供应链距离可以多近?
对此,创维光伏副总裁兼供应链业务部总经理徐明秀有了“光明版本”的理解:“我们跟逆变器供应商科士达就15分钟距离,双方已经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合作帮助我们有效缓解了供应链压力,拓宽了市场渠道。”
创维光伏与科士达的缘分起源于一次光明区举办的“链接光明供需对接会”。通过多次活动,创维光伏已经与光明辖区多家优秀企业建立初步联系,为后续合作打开了通道。
徐明秀表示,供需对接会让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显著降低,合作信任度大大增强,“我们深切感受到光明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
作为创维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2022年,创维光伏正式落户光明。在市场不断打开同时,创维光伏智慧产业园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投用,将成为集电站开发、设计、建设、智能运维于一体的智慧新能源产业链基地。
光明辖区企业菲沃泰纳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沃泰”)也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家企业主要从事防水纳米材料涂层的研发生产,2024年企业产值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87.3%。企业的高速成长带来的是对市场的更强烈渴求。通过政府“搭桥梁”,菲沃泰有了“高曝光度”,目前已与多家辖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光明区通过举办专项供需对接会,主动为企业搭建信任桥梁,精准嫁接资源,拓展海内外市场。2025年以来,共举办专项供需对接会30场,超600家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推动欣旺达、创维光伏、科瑞技术、克洛诺斯等企业达成意向采购合作金额超50亿元。
扮演着“超级市场经理”角色的光明区,通过精准的供需对接,不仅帮助链主企业稳定供应链,也给众多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融入区域重点产业链的机会;更以本地合作为起点,形成示范效应与口碑加持,让“光明智造”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03金融赋能
变“企业找钱”为“钱找企业”
要让“光明智造”走向更广阔舞台,资金也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尤其对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而言,金融活水如同发展的“血液”,决定着创新的速度与产业化的成败。
主要从事纳米级、微米级直线电机运动平台研发生产的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洛诺斯”),是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核心部件的重要供应商。
2024年,克洛诺斯迎来了重要节点:随着业务转型与新产品投产,企业面临扩产所需场地与设备采购资金的双重压力。
由于企业产品制造对环境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工业生产,克洛诺斯确立了“光明总部+深汕制造”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精密制造对无振环境的需求。同时,由光明区引导基金提供的数千万元融资及时到位,不仅帮助企业改善现金流、采购扩产设备,更为其后续融资提供了重要信用背书。
“这笔资金对我们帮助很大,”企业财务总监徐攀表示,扩产后,加上自有专利产品的全面开花,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年增速将达50%。
2025年以来,光明区已举办融资对接活动18场,推动多家科技企业完成融资签约,总授信规模超过5亿元。
高效对接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
目前,光明区已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率先设立科创母基金、AIC基金、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等一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性基金,落地合成生物、脑科学、超高清显示等“20+8”市政策性基金,基金管理规模约300亿元;建成光明科技金融大厦,集聚了银行、证券、担保、小贷、保险、信托、融资租赁、创投基金等大批金融机构。光明区还通过举办投资大会等方式,加速优质资本汇聚。
一个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生态圈,催生了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的效能变革。
04组团揽才
为产业发展储备核心智力
国庆节前,“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相继走进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秋意渐浓的校园里,燃动的是南粤大地对人才渴求的热情,这其中就包括来自光明科学城的诚意。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曼医疗”)就是其中之一。企业带来了包括研发、供应链等100多个岗位,收获了不少优质简历。
这家企业从2002年成立时不足十人的创业团队,一路成长为服务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27万家医疗机构的行业龙头,拥有一支近1000人的研发队伍。
“我们在不断加强研发力度,希望源源不断引入高精尖人才。”科曼医疗招聘经理毛羽今年参加了多场由光明区组织的招聘活动,认为这种由“政府主导、企业共享”的揽才活动,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效应,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引才成本,也提升了深圳企业在当地大学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今年以来,光明区通过开展“春暖光明”公益招聘、“追梦光明”校园招聘、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各类线下活动51场,共组织1042家(次)企业参加,提供5.2万个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科学城布局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与科研平台,不仅对国内外科研人才形成强大引力,也吸引了大批高端产业人才的奔赴。如今,光明科学城已汇聚高层次人才超3000人、科研院所人才近8000人,各类人才总量超18万人。
为了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光明区还从人才住房、子女教育、交通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8月,光明区发布相关政策,围绕实习就业、创业启航、成长发展、金融支撑、生活无忧、赋能平台6个板块推出21条具体措施,为青年求职、创业、安居保驾护航。
当“四找”从服务理念
变为一套精密的运行机制
光明区的系统竞争力
正在不断晋级
光明,正在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