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赛力斯集团正式启动港股招股,预计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每股最高发行价定为131.50港元,募资规模约129.3亿港元,上市后预计市值约2150亿港元(含A股股份)。
此次赛力斯上市或有望超越奇瑞,摘得“港股年内最大车企IPO”桂冠,成为2025年亚洲科技板块最具标志性的上市案例之一。
从重庆一家生产弹簧的小厂,到如今问鼎港股市值龙头,赛力斯的逆袭背后是一场贯穿四十年的产业升级之路。
与蔚来、理想等市值处于同一梯队的赛力斯,正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赛力斯的起点,远比人们想象的更接地气。它曾经有过很多名字,比如凤凰、小康和赛力斯,不同的名字分别代表了这家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1986年,23岁的张兴海在重庆创办凤凰电器弹簧厂,在制造业的土壤中默默扎根。但很快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成本控制,硬是将依赖进口的弹簧价格打了下来,迅速占领了全国九成市场。
2003年,公司迎来第一次关键转型,张兴海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成立东风小康,正式进军微型车整车制造领域。这次合作帮小康完成了从 “卖零件” 到 “造整车” 的跨越。
而东风小康也很给力,从2005年第一辆微车下线,到2010年5月,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第50万辆汽车下线。2011年,东风小康微车年销量达33万辆,很快就冲进了微车市场的前三甲,成了赛力斯早期发展的基石。
2016年,国家开始大力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风口慢慢起来了,创始人张兴海敏锐的捕捉到这个风口,开始全面投身智能电动车赛道。
可转型新能源这事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中小车企都是奔着套国家补贴去的。后面随着补贴减少,不少人连车都还没造出就垮掉了。
而尽管小康在2019年推出了首款电动轿跑SF5,但是市场却并没有买账。2020年SF5全年销量仅791辆,公司净亏损达到 17.29 亿元。
这段低谷期,也成为小康最艰难的“至暗时刻”。彼时公司已经面临濒临破产的局面。
而转机就在2021年与华为的相遇中。
2021 年的华为也正陷在美国制裁的泥沼里。芯片断供狠狠砸向华为手机的消费者业务,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了生死攸关的事。
在智能手机业务受挫的背景下,华为需要将其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积累的技术能力寻找新的落地场景,而智能汽车赛道,凭借其与华为技术基因的高度契合,成为了华为最重要的突破口。
华为在入局汽车行业之初,其实也与其他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北汽、长安、广汽等,这三家与华为采用的都是 HI 模式(全称Huawei Inside,是华为提供的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为什么只有赛力斯能够从凭借与华为的合作脱颖而出?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长安、广汽、北汽这样的车企看来,选择与华为“深度”“全方位”合作,无异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这就导致了这些车企在华为合作时,会在产品、渠道、销售、供应链、工厂等方面拥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带华为玩。2020年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打造的极狐(ARCFOX)品牌车型,但是销量在市场的反响并未达到预期。
而在新能源赛道上步履维艰的小康一开始就选择了深度放权。
对于小康而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只要能活下去,交出灵魂又何妨。
就这样2021 年 4 月,华为和小康正式官宣合作 。
从 2021 年的技术授权起步,双方合作三年间不断深化,最终升级为 “资本 + 技术” 的双重绑定。
2022年8月,小康股份证券更名为赛力斯,“赛力斯”彻底切断与传统燃油车的关联,专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摆明了要朝新能源继续走下去。
2024 年,赛力斯以 115 亿元收购华为旗下引望智能 10% 股权,拿到 6838 项专利优先使用权,标志着双方从简单买卖关系,进化成了命运共同体。
这次IPO不仅意味着资本市场的认可,更标志着这家从弹簧厂起步的企业,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出行引领者的华丽蜕变。
根据计划,此次IPO募资的70%将用于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和充电网络。
这说明,赛力斯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和未来方向。
而在这场资本盛宴的最大赢家,当属创始人张兴海。根据招股书披露,全球发售完成后,张兴海的持股比例将从当前的 28.57% 稀释至 26.92%,港股上市后的身家预计在520 亿至 620 亿港元之间。
预测胡润财富排行,张兴海的排名可能在中国内地前 200 名左右,处于新能源巨头第二梯队,在他前面有比亚迪王传富、吉利李书福等。
而华为虽未直接持股,却通过技术授权和引望智能的股权合作,实现了长期收益的最大化。这种"不持股却获利"的模式,或许将为科技公司与车企的合作开辟新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重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座曾经的汽车制造重镇,正因为赛力斯的崛起,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找到了新的产业坐标。
除了持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外,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全球销售网络的初步布局。张兴海曾说:"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溢价能力,我们就'穷'。"如今,携核心技术赴港的赛力斯,正走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路上。
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在这个智能汽车重新定义出行的时代,赛力斯的逆袭样本,正在激励着更多传统制造企业勇敢拥抱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