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影响14亿人的大会落幕,未来五年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财政支出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转变!
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过去国家的钱主要用来修高铁、建大桥、搞基建,未来可能更多的钱要直接花在你身上:像发育儿补贴、提高养老金、增加社保标准、免费技能培训等等……
因为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只有40%。而美日都是百分之六七十。我们落后的这十几二十个百分点,按照140万亿gdp计算,那就是30万亿人民币的增量市场。相当于再造一个德国的GDP!
实际上,消费税改革已经开始了,通过征收环节后移,以前消费税是在工厂生产环节收的,如果改革落地,就要改成在商场零售环节收,与地方的收入直接挂钩了,土地财政也就成了以人为本的消费财政。
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很多朋友可能还不了解四中全会是干什么的,以前也没有太关心。
但现在必须要搞明白了,否则就会像1978年错过改革开放、1998年错过房改一样,又一次错过即将到来的人生关键节点。
首先,一个完整五年规划,往往要经历7次中央全会,一中全会定人,二中全会定岗、三中全会定目标、四中全会定方针,五中全会审规划,六中全会抓精神,七中全会做总结。
这次召开的四中全会,就是把目标细化为各领域的方针,确定怎么去做,目标要怎么去落实。
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就明确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那就是未来10年,中国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人均GDP要突破2万甚至2.5万美金。
而我们现在是多少?是1.3万美金,几乎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倍,这意味着什么?在国家的整体财富翻倍的情况下,你个人是否有翻倍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有,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就业、薪水、社保、甚至买房还贷、养老等等人生大事。
可这么快的GDP增长,投资的钱从哪来呢?
以前我们有土地财政,地方规划卖地,房地产公司炒高房价,老百姓贷款买房。一块地皮这么一进一出,利润率高达几十倍。
政府再用这些钱修路建校招商发展,可以说,我们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一半以上都是靠卖地来支撑的。
好处是,房地产成功把短期财富转变成长期利润、稳定收入和大量税收,而房地产本身的发展也曾最广泛地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但坏处是,房地产的资金来源,本质还是靠居民贷款,是靠人口数量堆积的人口红利。
所以,“十五五”规划必须找到新的“印钞机”。
那在哪呢?两个字:产业,但不是传统的靠人口红利的产业,而是高附加值的新产业,而且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的高技术产业。
现在已经成规模的,有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还有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新经济增长点。
每一个都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增量,而且是可以汇聚全球资源的,不像土地财政,只能靠我们自己人撑着,而是把投资增长动力源头触达到全世界的。
这就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出内卷,实现翻番的最大底气。
比如,一个突围欧美技术封锁的企业,500个工程师一年创造的利润,可能顶一个5万人的纺织厂。
这就是为什么美股七姐妹市值顶得上A股所有企业市值的总和,因为我有人无,才能高要价,也必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个转变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财富积累方式。而这也注定是少数行业、少数人、少数地区获得更大的财富资源分配话语权。
毕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适合像搞房地产一样一窝蜂的做芯片、做AI平台,能进入高薪岗位的资格也远没有买房那么简单。
我知道,很多人听到这就焦虑了,自己不是高科技人才,网上也有很多宣称“这是最后一次科技革命”“浪潮过后阶层将会固化”“普通人逆袭的窗口即将关闭”的论调,对此建议大家保持冷静。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节奏,就像1998年房改,2000年的互联网崛起、2015年新能源爆发。
起初大家听风是风,看见趋势就觉得会推翻一切,结果高估未来2年变革的速度快速参与又抽离,最终与时代机遇失之交臂。反而容易低估未来10年趋势落地的那一刻。
对于个人而言,真正的危机,从不是知道早晚、行动快慢,而是把自己孤立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之外。
因为一个国之重策、五年计划的落地,是漫长而艰辛、需要巨大付出的过程。
过去几年,贸易战、关税战早已经让我们看清,依赖进出口、房地产和欧美技术转移的工业化,到处卡脖子,到处是血汗钱。
在外部压力下,又恰逢疫情、房地产暴雷、人口红利消失的三重危机。对沉疴累病的自治耗费无数心血。
好不容易硬着头皮开始中国芯片突围、AI赶超、新能源崛起……新的经济发动机开始轰鸣。外部环境却已从“风高浪急“升级为惊涛骇浪。
我们凭什么继续高歌猛进,甚至还要加速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呢?
答案很简单,中国之所以不靠对外战争实现复兴,最大的底气,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统一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优势等诸多优势和有利因素,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追溯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不到50块;现在这个数字接近4万块,翻了近800倍。
背后是踏踏实实执行了14个五年计划,无一不是中国经济整体变革与动员的结果。
无数中国人用亿万双勤劳的双手,接住了全球的制造业。我们不满足于只做衣服和玩具了,要搞“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为那年危机已从四面八方向中国制造围拢而来。他们封禁TikTok、华为、卡芯片。那我们就芯片自己造,系统自己写,AI自己搞。不靠你,也不受你气。
从去年下半年起,各种国产黑科技现身,黑神话悟空,嫦娥六号、六代机、机器人、Deepseek甚至哪吒2这种好莱坞级别的超级大作看蒙了华尔街和全世界,今年93阅兵一句“东风导弹覆盖全球”,东方威龙气场全开。
就像经济上的“三级跳”:第一跳,我们加入牌桌,成了大玩家;第二跳,我们换赛道,提前布局领跑;第三跳,我们彻底挑战强权,自己制定标准。
一跳比一跳更伟大,也更艰难。
所以,虽然大多数人,没有从事芯片AI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这些前沿产业,但每一个人都在五年规划下,为同一个目标各自发挥自己的才智。
文科也好理科也好,制造业也罢,服务业也罢,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被拧成了一股绳。就好像一支部队要打胜仗,光靠前面猛打猛冲,没有后期保障侦察支援是不行的,论功行赏的时候,把支援保障单位忽视掉,也是不行的。
因为无论外部增量从哪来,中国经济的内核驱动力,终究还是所有人都能共享生产与分配的的过程。
这个制度除了社会保障福利,还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
无论你有钱有手艺有房产还是有专利有信息,都可以获得充分的定价,享受前沿产业带来的技术红利,而不是其中一家独大,吃尽红利。
所以说,如果国家在十五五期间密集完善以社保和财政补贴为核心的二次分配,本质就是给大多数人补船票,补房地产这张老船票失效之后的新船票,普通人要牢牢坐稳了。
而房地产这张老船票,也不是完全舍弃了。“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写的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过去30年,房价的暴涨,最大的推手就是城镇化,但这次城镇化加了一个定语。
因为老百姓的钱都在哪里?不是在一个月提高的几百块工资里面,大多数在房子里,不能再走老路,那就只有楼市稳重、股市向好、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才可能提振内需。
我们坚持走天之道,损有余那就补不足。因为如果不补不足,社会就会走向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区域失衡,最后少数地区发展再好,也会因为社会动荡而功亏一篑。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最大的区别。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反反复复开会,才能定下五年规划,像美国那样总统上台甩个国情咨文,然后手下各干各的不行吗?当然不行。
因为五年规划不单单是五年目标,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长期目标下的五年阶段策略,与前一个五年和后一个五年,环环相扣,承上启下。
既是以往的成果也是未来的基石,注定要调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全体中国人的积极性,才能步调一致,实现一浪又一浪的持续增长,而不是五年规划就管五年。
实际上,每一个五年都是过去所有五年规划的效果迭代,也构成了未来所有五年规划的前进阶梯。
才有了这些年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
最后我想说,五年规划绝不是什么未来五年你的炒股指南翻身秘籍,它更像是一种持续几十年,代际相传的动员令与承诺书。
中国经济发展,少不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