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步入2025年四季度,面对无风险收益率下行与“资产荒”持续,“固收+”策略是否仍具备长期生命力?
在A股显露结构性机会、债市告别过去三四年牛市、整体配置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固收+”的攻守兼备,利用好性价比有所降低的固收类资产“资产压舱石”作用,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尽管权益资产表现愈发活跃,但业界普遍认为,“固收+”产品凭借其在负债匹配、资金配置方面的独特价值,仍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寻求稳健回报的重要选择。然而,上一轮波动中部分“固收+”产品沦为“固收-”的经历也正提醒广大从业者,对策略精准度和投资韧性的提升势在必行。
10月22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点拾投资联合主办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基金经理100系列高端访谈”将在上海启动,首个线下研讨会将深度聚焦“固收+”策略的实战逻辑与创新方向。
点拾投资创始人朱昂作为主持人,将与安信基金李君、广发基金曾刚、招商基金吴潇、鹏华基金陈大烨、东方红资产管理余剑峰、华安基金郭利燕等多位资深基金经理展开圆桌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平衡收益与风险,重塑“固收+”产品的长期竞争力。
来自“固收+”策略的考验升级
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波动中,股债关系一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鲜明格局。
债券市场告别去年的强势,收益率进入历史低位区间,在货币政策宽松、存款利率调降的背景下,货币类产品收益率普遍跌破1%,甚至出现机构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倒挂的“负Carry”现象,传统票息收益的贡献度显著下降。未来,随着低利率环境的延续,资本利得预计将取代票息成为债市收益更主要的来源,这对机构在利率债的货币宽松预期判断和信用债的精细化择券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市场在“反内卷”政策和经济向好的支撑下表现强劲,截至10月20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年内涨幅已分别超过15%和25%,AI、硬件、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尤为突出。股市的亮眼表现直接带动了“固收+”基金业绩上扬,超过95%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中可转债基金表现最为亮眼,部分产品收益率超过38%。面对底层资产的风向转变,产品端策略正积极向多资产、多策略方向调整,机构致力于通过分散配置来平衡风险与收益。可以预见,在绝对收益安全垫变薄的背景下,依赖单一资产的时代正在过去,动态、多元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固收+”产品未来制胜的关键。
优秀基金经理共话“固收+”新打法
一场围绕“固收+”投资策略的深度“头脑风暴”即将展开,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对话,让投资者深入理解基金经理及其团队背后的投资逻辑。届时,多位资深基金经理将齐聚一堂,结合各自在管产品的实战经验,分享资产配置心得与市场展望。
即将到来的首场活动中,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李君(代表产品:安信稳健增值,A类001316 / C类001338)将就“固收+”的资产配置理念分享其长期实践心得。李君拥有2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和接近8年的投资经历,作为安信基金“固收+”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对多资产配置与市场节奏的把握尤为独到。
在“固收+”产品运作中,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股债混搭,如何实现更优绩效”的议题,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曾刚(代表产品:广发集裕债券,A类002636 / C类002637)、招商基金吴潇(代表产品:招商均衡优选,A类024027)以及鹏华基金陈大烨(代表产品:鹏华精新添利,A类019602 / C类019603)将展开深入探讨。
分别来看,曾刚作为证券从业超24年、投资年限超16年的老将,以“均衡偏灵活”风格著称;吴潇拥有近12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和8年的投资管理经验,被称为“均衡多元配置能手”;陈大烨则具备8年证券从业和4年投资管理经验,在科技与制造成长领域有专业优势,注重宏观择时与仓位管理。
此外,本次活动中,围绕“低波动下,如何实现更好收益”这一话题,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余剑峰与华安基金的郭利燕(代表产品:华安沣润债券,A类018640 / C类018641)将分别从信用策略和收益增强角度展开讨论。
余剑峰强调将全局风险预算作为出发点,控制好组合整体波动率,并在此约束下进行精细化资产配置,力求构建高夏普率的投资组合。郭利燕于2022年4月加入华安基金,凭借转债研究背景,自今年4月23日接管华安沣润A以来,截至今年10月20日的任职总回报达3.89%,超越基准回报2.81%,展现出在低波环境中挖掘超额收益的能力。
“基金经理100”系列访谈首站活动汇聚多位实战经验丰富、业绩持续稳健的优秀基金经理,试图通过高水平的思维碰撞,为投资者应对复杂市场提供多元策略配置参考。该系列未来还将持续围绕不同资产类别展开深度对谈,助力专业力量被更多投资者看见。
10月22日,让我们共同期待精彩启航,一同探寻“固收+”策略的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