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钻石产业遭遇重创:美国关税翻倍引发行业地震
2025年8月27日,美国政府突然将对印度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50%,这一政策像一记重拳,直接砸向了印度引以为傲的钻石产业。作为全球钻石切割与抛光的中心,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市承担了全球80%以上的原钻加工任务。然而,美国作为印度钻石的最大买家,在关税飙升后迅速撤单,导致当地工厂陷入停滞,约130万从业者面临失业危机。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占印度珠宝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年交易额高达90亿美元。如今,高昂的关税让美国客户望而却步,印度钻石行业的寒冬骤然降临。
关税政策背后的博弈
这一变动并非毫无预兆。自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美国优先政策再度发力,印度出口商品成为重点调整对象。早在2025年4月,美国就对印度钻石征收25%的关税,如今直接翻倍至50%,彻底削弱了印度钻石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基里特·班萨利坦言,这一打击波及整个产业链,从加工厂到出口商无一幸免。
苏拉特曾是机器轰鸣的钻石加工重镇,如今却陷入沉寂。许多工厂因订单锐减被迫减产,甚至关门歇业。据行业预测,2025-2026财年印度钻石出口额可能暴跌17?0%,总规模或缩水至110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客户的撤单速度远超预期——不少印度出口商反映,一夜之间收到大量取消订单的邮件,工厂库存积压严重,小规格钻石的存货量自4月以来激增74?07%。
百万工人的生存危机
苏拉特钻石行业养活了超过80万技术工人,其中许多是经验丰富的切割师和抛光师。然而,随着工厂裁员潮蔓延,他们的生计岌岌可危。部分企业已开始大规模裁员,有的工人遭遇降薪,更多人直接失去工作。行业协会警告,未来失业人数可能突破20万。
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凭借一门手艺在苏拉特扎根。如今,他们被迫另谋生路——有人回乡务农,有人转行做低薪零工,家庭收入骤减。更严峻的是,失业潮还引发了社会问题。苏拉特当地犯罪率出现上升苗头,部分失业者因经济压力铤而走险。全球贸易研究组织估算,印度出口业可能因关税政策损失2.17万亿卢比,其中钻石行业首当其冲。
美国加税的深层原因
美国此次关税调整,表面上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由于印度钻石产业依赖俄罗斯原钻供应,美国政府认为这间接支持了俄罗斯经济。尽管印度政府试图谈判,但收效甚微。为缓解冲击,印度出口商协会建议政府提供关税补贴,比如报销25?0%的额外成本,但实际落地资金有限,杯水车薪。
一些企业开始自救,例如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博茨瓦纳(该国对美出口关税仅15%)。然而,这样的战略调整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中小型工厂根本无力承担。
转战其他市场?困难重重
面对美国市场萎缩,印度钻石商将目光转向中国、欧洲和中东。然而,现实并不乐观。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钻石消费国之一,但本土合成钻石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河南柘城作为合成钻石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600万克拉,且价格优势明显——一颗1克拉、净度VVS级、颜色D级的合成钻石,搭配18K金戒托仅售8000元人民币,还附带国际宝石学院(IGI)认证。相比之下,印度天然钻石成本高昂,在中国市场难有竞争力。
中东和欧洲市场虽有一定潜力,但印度出口商需调整营销策略。例如,中东富豪近年对中国合成钻石兴趣渐增,而澳大利亚和英国因与印度的自贸协定成为少数亮点,但整体规模远不及美国。
行业未来:转型或衰落?
苏拉特钻石交易所——这座曾被莫迪总理寄予厚望的全球最大办公综合体,如今门可罗雀。2023年开业时,它被宣传为就业引擎,如今却成了行业萧条的象征。
分析机构CareEdge指出,若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美国钻石价格将大幅上涨,需求进一步萎缩。印度可能因此失去15%的市场份额,客户或将转向以色列或比利时供应商。
工人的出路与行业的未来
短期内,失业工人只能依赖政府救济或行业援助基金度日。一些协会开始推动技能培训,帮助工人转向珠宝销售或合成钻石加工,但转型需要时间。
长远来看,印度钻石产业必须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政府可简化出口流程、削减官僚障碍,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企业也需创新,例如开发高端定制珠宝,瞄准高净值客户。然而,中小型工厂最受冲击——它们原本依赖薄利多销,如今在关税压力下举步维艰。
中国钻石产业的机遇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钻石产业意外获益。本土品牌订单激增十倍,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国产钻石店铺稳居前列,吸引大量来自上海、广东、北京的高端消费者。
更关键的是,国际机构早在2018年就认证中国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完全一致。如今,中东买家纷纷转向中国供应商,未来欧美市场也可能逐步开放。美国对印度加税,无形中为中国钻石铺平了道路。
印度若想逆势翻盘,必须直面成本、提升效率,否则在全球钻石版图中的地位恐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