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KUYAOLAN
编者按
服务贸易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当前,服务贸易的增速总体高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多家国际机构、研究院等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此同时,得益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赋能,中国的服务贸易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提质升级,多元化、高质量的“中国服务”加速走向世界。
全球服务贸易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阅读提示: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关键动力。《2025年年度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但贸易体系展现出显著韧性。尤其是服务贸易表现亮眼,2024年服务贸易额增长9%,所有主要服务部门均实现增长。《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指出,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需求不断升级,数字化对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成为新的国际规则热点,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对世界服务贸易包容发展产生影响。《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仍增加了约3000亿美元,但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全球贸易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
《2025年年度报告》: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表现亮眼
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2025年年度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但贸易体系展现出显著韧性。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2.9%,商业服务贸易额增长6.8%,商品贸易总额达到24.43万亿美元,扭转了2023年4%的跌幅。然而,受新关税政策和贸易不确定性的影响,WTO已将2025年商品贸易量增长预期下调至0.2%的收缩。
在贸易结构方面,2024年制造业商品贸易增长与整体商品贸易增速持平,均为2%。农产品贸易增速略快,达到3%。燃料和采矿产品贸易则下降5%。值得注意的是,办公和电信设备贸易大幅增长约10%,钢铁贸易则萎缩6%。
服务贸易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服务贸易额增长9%,与2023年增速持平。所有主要服务部门均实现增长,其中,运输业增长8%,旅游业增长13%,商品相关服务增长5%,其他商业服务增长8%。到2024年底,全球旅游业入境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9%。数字交付服务出口增长8.3%,达到4.64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14.5%,凸显数字经济在贸易中的日益重要性。
在区域贸易表现上,2024年亚洲商品出口量增长超出预期,北美进口量也超预期。欧洲地区贸易出现萎缩,而非洲地区的商品贸易增长最为疲软,出口和进口分别仅增长1.3%和1.8%。在服务贸易方面,亚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达到13%,而非洲地区仅增长3%,中东地区甚至出现1%的萎缩。
《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成国际规则新热点
近日,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结构性变化,全面梳理影响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存在的主要因素,建立服务贸易包容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从政策、产业、促进与规则四个维度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报告》认为,服务贸易包容发展不仅可以加速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还通过扩大就业、改善公共服务、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全球贸易经济繁荣,维护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需求不断升级,数字化对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成为新的国际规则热点,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对世界服务贸易包容发展产生影响。
《报告》提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的八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质与互联互通。二是支持发展中国家培育新业态,并差异化夯实服务贸易产业基础。三是协同提升全球南方公平参与服务贸易的能力。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培育,提升参与服务贸易的质量水平。五是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支持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六是加强各层级的政策对话,推动规则协调,以消除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危害。七是推动建立适应服务贸易包容发展的标准体系。八是完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保障服务贸易包容发展。
《报告》强调,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服务贸易包容发展需要政府、国际组织、协会、企业等从多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微企业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培育服务贸易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贸易最新动态》:全球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仍增加了约3000亿美元,但受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不确定性增大。
报告显示,全球贸易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约1.5%,第二季度预计增长2%。服务贸易仍是增长的主要引擎,过去四个季度累计增长达到9%,并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贸易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实际贸易量增幅仅为1%。
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贸易增长表现优于发展中经济体,逆转了近年来全球南方领先的格局。其中,美国进口同比增长14%,欧盟出口则增长6%。相比之下,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下降2%,南南贸易总体停滞。不过,非洲地区逆势增长,出口增长5%,区域内贸易则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失衡加剧,美国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则有所上升。
针对全球贸易的现状,报告提出,要促进贸易多元化,建议各国鼓励企业提高供应链多元化水平,降低对单一伙伴的过度依赖,分散贸易风险;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推动贸易便利化,建议各国简化贸易程序,降低贸易成本。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形势变化。针对发展中国家,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培养数字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包容性,让更多人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等。
中国服务贸易进入发展“快车道”
阅读提示:中国服务贸易跑出了自主开放的“加速度”。《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指出,当前,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未来将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指出,2024年全球旅游经济强势恢复。其中,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支出国,其出境支出同比增长30%。《国际科技合作蓝皮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4年,北京服务贸易同比增长5.1%,呈现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在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方面表现突出。
《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近期,由南京邮电大学中非经贸数据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共同编制的《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非经贸合作历经初期探索、稳步拓展、加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四个阶段。目前,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发展合作及政策机制等方面成果丰硕。
《报告》认为,当前,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未来将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中非贸易模式变化主要体现在农业与食品行业从单一原料向深加工转型、制造业从成品出口向本地生产转型、数字经济与技术服务新兴行业崛起、贸易形式从单一传统交易向跨境电商转变等,导致变化的原因包括非洲本地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
《报告》显示,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商品贸易2023年超2800亿美元,服务贸易2021年达418.66亿美元,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范围愈发多元化并向高附加值转型;中国对非投资流量和存量总体上升,投资领域集中于建筑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领域开展众多项目;发展合作广泛,涵盖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绿色发展等方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高层合作框架、贸易投资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中国旅行服务出口快速增长
近日,在2025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提出,2024年全球旅游经济强势恢复,国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航空客运量均接近或超过2019年水平。同时,复苏进程不均衡,高收入经济体表现更优,部分发展中国家仍面临挑战。未来,旅游业增长依赖亚太市场的持续复苏、签证便利化政策的推进以及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旅游业迎来里程碑式复苏。联合国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游客数量恢复至14亿人次,与2019年水平持平,较2023年增长11%。2025年一季度,国际游客总数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5%,较2019年同期增长3%。亚太市场增速领跑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支出国,其出境支出同比增长30%,美洲、中东、非洲、欧洲同样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报告》分析,全球大型客源市场表现强劲、亚太地区目的地持续回暖、航空连通性增强、签证便利化政策优化,这些积极变化促使主要地区的国际游客接待量全面回升。
《报告》认为,当前,游客需求已从简单的观光转向对安全性、智能化、沉浸感、高品质的追求。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摩擦、技术迭代加速、消费理念升级等因素交织作用,深刻重塑旅游市场格局。建议强化城市安全建设,构建韧性旅游城市;深化科技赋能,引领智慧旅游新体验;深挖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品新内涵;精准确定城市定位和营销策略,提升城市国际品牌知名度;优化服务细节,提升全域旅游便利度;深化区域协作,构建共赢旅游生态圈。
《国际科技合作蓝皮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报告(2024)》:2024年北京服务贸易增加值超9千亿元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国际科技合作蓝皮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北京作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服务贸易呈现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在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方面表现突出。
《报告》发现,北京服务贸易涵盖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与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力量。2024年,北京服务贸易实现增加值9324.9亿元,同比增长5.1%。
其中,信息服务业是北京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44.6亿元,同比增长12.4%,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北京在信息服务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包括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创新能力。高端服务业如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点的产业,其发展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金融业是北京服务贸易的另一大支柱产业,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北京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
《报告》指出,北京服务贸易对产业协同的作用显著,主要体现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未来,北京将继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服务贸易迈向更高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晓红据公开资料整理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