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份报告共同描绘了一个正在高速扩张、同时被监管与需求双重塑造的稳定币世界:从跨境支付的新基建到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从中国大陆“地下刚需”到香港、美国合规试验田,稳定币正在用技术、资本与政策的三重博弈重构全球货币流动版图。
FXC Intelligence《2025跨境支付中的稳定币状况研究报告》
原文核心观点:“稳定币正从加密交易工具演进为跨境支付的新基建;在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稳定币三明治’已把汇款时间从两周压缩到5–10分钟,且以低于1%的成本完成。当前市场规模不足全球跨境支付总额的1%,但其可触达的非G20市场总量高达16.5万亿美元,B2B场景独占13万亿美元。USDT与USDC合计占流通量逾八成,而以太坊、Solana、Tron等多链竞争决定了结算速度与费用。监管上,美国GENIUS法案与欧盟MiCA正把‘野蛮生长期’推向‘合规牌照期’,储备100%现金或短期国债、月度审计、即时赎回成为全球通行底线。”
移动支付网《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
原文核心观点:“2025年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年交易36.3万亿美元,超越Visa+Mastercard总和;美元稳定币占99%份额,欧元、人民币等法币稳定币仍处萌芽。USDT继续领跑但USDC增速高达40.9%,预计2030年前后反超。跨境支付、DeFi流动性、零售结算、RWA代币化构成四大应用主线;渣打、汇丰、摩根大通等传统银行正通过香港‘沙盒’把港元、美元存款代币化。监管层面,美国GENIUS、欧盟MiCA、香港《稳定币条例》形成三极,100%储备、禁止算法稳定币、赎回T+0成为标配;中国大陆仍全面禁止,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被多位监管智囊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
MCR嘉世咨询《2025中国稳定币市场现状报告》
原文核心观点:“尽管大陆明令禁止,一个由‘刚性需求’驱动的地下USDT市场仍在高速运转:充当加密货币出入金唯一通道、中小外贸低成本结算工具、高净值人群资产外逃暗渠。OTC商家、跑分平台与‘断卡行动’展开猫鼠游戏;USDT凭先发与流动性稳居‘事实硬通货’,USDC因合规透明反被视作风险。官方用数字人民币(e-CNY)‘双层架构’正面迎战,其可控匿名与监管穿透无法替代稳定币的匿名与跨境,二者将在合法与灰色维度长期并行。”
浦银国际证券《稳定币:币圈“破圈”,重构支付新范式》
原文核心观点:“稳定币已完成从‘加密交易媒介’到‘金融新基建’的破圈:链上点对点结算把跨境费率打到0.3%以内,到账时间缩至10秒,并为16万亿美元规模的RWA代币化提供原生结算工具。USDT/USDC寡头垄断,合规传统机构——渣打、汇丰、摩根大通——通过香港牌照与存款代币加入战局。全球监管2025年同步落闸:美国GENIUS绑定美元-国债循环巩固霸权,香港《稳定币条例》允许锚定港元与离岸人民币,欧盟MiCA驱逐不合规美元稳定币,新加坡分层监管。中国内地保持谨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被寄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综合来看,稳定币正在用“技术效率+美元信用”重塑全球支付、储备与资本流动逻辑;合规化浪潮把市场推向牌照与储备透明的新阶段;而中国大陆的灰色需求与香港、美国的合规试验场形成鲜明对照,预示未来稳定币世界将呈现“地上合规美元稳定币—地下USDT刚需—主权数字货币三轨并行”的长期格局。
上一篇:调整不足一年 立顿再换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