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今年上半年参与“外卖大战”的京东、美团、阿里,都交出了今年第二季度“成绩单”。
8月29日,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财报,本季度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2%,但经调整EBITA由于淘宝闪购等投入,同比下降14%至388.44亿元。
在外卖大战中,阿里已经是家底最厚的一家。此前,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经调后净利润仅为15亿元,同比下滑89%。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也仅为62亿元,同比下滑51%。
不过这场投入数百亿元的“外卖大战”对三家公司也并非一无所获:补贴大战让更多消费者为原本“可点可不点的外卖”买单,这也推动了三家公司都收获了营收、活跃用户的同比大幅增长。
三家公司公布“外卖大战”成本
随着今年5月淘宝闪购参战,外卖大战在今年第二季度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其对京东、美团、阿里的季度净利润影响也格外受市场关注。
阿里巴巴集团本季度收入增长2%达2477亿元,若不考虑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已处置业务的收入,同口径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0%。
但阿里集团的经营利润也出现了同比3%的下滑,经调整EBITA更是同比下滑14%。对此,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归因于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的投入,但这些投入部分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双位数收入增长以及多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所抵销。
在此前一天公布第二季报的美团也披露,营收同比增长12%至918.4亿元,但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的经营利润同比骤降87%至18.4亿元,降幅大于此前机构的预计。
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上,美团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释放了更为谨慎的信号,预警其包含外卖和到店业务的核心本地商业部门,在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可能录得“重大亏损”,而去年第三季度该部门盈利达到了146亿元。
今年3月刚刚入局外卖的京东也同样面临挑战。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其中,外卖所在的新业务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激增至148亿元,基本将京东零售的经营利润全部亏完。
外卖拖累盈利情况是因为外卖大战之下,三家公司面对外卖大战,营销支出大幅增加。
对美团来说,外卖大战让其不得不走出“舒适区”,2023年前后美团稳坐本地生活头把交椅,虽然有字节、快手杀入本地生活,但其高市占率伴随强用户黏性并未被撼动,这些年其营销费用一直没有大规模变动。
但是今年第二季度,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52%,达到225亿元,占收入比从第一季度的18%增至第二季度的24.5%。初入外卖的京东这一变化更为明显,其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28%至270亿元。
阿里巴巴本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也从去年同期的327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32亿元,增加也多数因为淘宝闪购的投入。
“外卖大战”亏了利润,增了营收
尽管外卖大战被美化为“用户体验之争”“商业生态之争”,但背后其实更为简单粗暴,最起码短期打的就是资金,打的就是市场费用。因此,在互联网新用户红利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战况激烈的外卖大战侵蚀参战企业利润,也在市场的预料之内。
但对三家企业来说,投入数百亿元在外卖大战上也并非是一场“零和游戏”。当不少消费者因为层出不穷的补贴红包,花了更多时间打开外卖频道比较红包大小,下单原本可买可不买的外卖时,三家公司都因此收获了营收规模和用户活跃的增长。在互联网行业增量原本有限的当下,外卖大战成功搅动了消费市场,这样来看补贴肯定是值得的。
美团投入换来了业务规模的增长,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营收增长7.7%,整个集团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7%。此外,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创历史新高。第二季度外卖日均单量预计为6292万单,同比增长7%。
初入外卖行业的京东,在今年6·18期间公布,外卖日订单量达到2500万单。得益于外卖等新业务的发展势头,京东集团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刷新近三年来纪录,平台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过40%,用户总数创下新高,用户购买频次也取得显著增长。
阿里巴巴在财报中表示,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完成战略整合,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即时零售也快速取得阶段成果,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此前几个季度,淘宝已经没有主动公布过App月活增长的具体比例。
与此同时,外卖市场格局也被颠覆。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显示,外卖市场开始变为三足鼎立。饿了么市场份额从13%飙升至28%,美团从74%下滑至65%,京东则从零做到了7%。
“外卖大战”下个季度怎么打?
不过,面对巨额补贴对净利润冲击、监管部门的多次约谈、股价的下跌,身陷外卖大战的京东、美团、阿里的战略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补贴带来的巨大代价,肯定不是公司乐于看到的。京东、美团的管理层都在财报后电话会议中,将这场外卖大战描述为“过度竞争”“非理性竞争”。
外卖作为美团的核心业务,其对份额的保卫战也会相较其他平台更为迫切。“市场份额50%应该是美团管理层心理底线。美团已经做好了在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业务亏损的打算,这意味着,其第三季度可能在50%市占率附近开展‘阵地战’的计划。”熟悉外卖行业的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不过,守护市场份额美团肯定不能只靠补贴。美团希望通过闪购业务,将消费场景从食杂向3C数码、美妆母婴等品类全面延伸。海外扩张同样是美团外卖增量的来源,其新业务板块营收已达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
京东也正在尝试差异化路线减少正面竞争,此前宣布发力自营外卖“七鲜小厨”,以及商业改造模式的“七鲜美食MALL”,都希望在外卖的供应端有差异化的尝试,并且希望通过服务餐饮企业供应链,在供应链中寻找更多的机会。
作为电商起家的企业,京东、阿里都希望让外卖与电商业务深度融合。
京东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初步观察到,外卖用户在商超品类上也有跨品类购买的行为”。外卖业务为京东带来明显引流效果,本季度平台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40%,京东PLUS会员的购物频次同比更超过50%。
对于淘宝闪购的补贴阿里巴巴还是非常坚定的,其也非常期待平台融合带来积极的业务协同效应,让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突破新高。第四季度的“双11”购物节,在平台融合之下,外卖大战至少在非餐饮品类的竞争可能持续。
此前一个多季度的补贴只是外卖大战的开始,京东、美团、阿里接下来都需要在外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差异化、生态系统协同效应和运营效率。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