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高温限电那阵儿,小区充电桩排起的长队能绕花坛两圈。开电车的邻居摇着头说,夏天空调不敢开,冬天续航打五折,这新能源要是不解决这些问题,真难让人踏实换车。不过最近留意到几个技术动静,感觉这局面说不定真要变了 —— 今天就聊聊新能源未来最该盯的三个方向,都是实打实能影响咱们生活的硬技术。
先说个开车人最关心的,固态电池这东西真要成气候了。前几天刷新闻看到,有家叫德尔的企业今年夏天刚过了国际安全认证,上海那边都建了样品线。别听那些专业术语,说白了就是以后充电可能跟加油似的快,而且冬天零下几度,续航也不会掉得让人揪心。上次坐朋友的电车去郊区,明明显示能跑 300 公里,结果开着暖气跑一半就开始慌,服务区充电桩还坏了俩,那一路真是手心冒汗。要是固态电池普及了,这些糟心事估计能少一大半,听说有些车企明年就要量产装车了,真想早点看到实车咋样。
再说说跑长途的大车,现在氢能重卡居然跑起来了。山西那边都开通了 700 公里的氢能货运专线,司机师傅说加一次氢能跑大几百公里,比充电方便多了。最有意思的是西藏,那么高海拔的地方,49 吨的氢能重卡都试车成功了。想想那些拉煤拉货的大车,以前一路冒黑烟,现在排出来的居然是水,这变化够猛吧?郑州航空港区都投了 50 辆氢能重卡,听说每年每辆车能多赚 5 万块。你说这要是普及开,高速服务区会不会哪天加氢站比加油站还多?
最后这个更神奇,现在盖房子都能自带发电功能了。雄安高铁站那屋顶,铺了四万多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年发电够省 4500 吨二氧化碳。上次去深圳出差,看到育才四小的屋顶,居然是用发电玻璃盖的,既能遮阳又能防水,一年发的电够学校用好一阵子。中山那边更狠,新规说 2025 年新建厂房一半屋顶都得装光伏,以后盖楼跟建电站似的。前几天路过新建的商场,发现玻璃幕墙居然是深蓝色的,走近才知道是光伏板做的,摸上去跟普通玻璃没差,这技术真是把发电藏在生活里了。
不过说归说,这些技术要真走进咱们生活,估计还得等两年。就像现在买电车,还是得先问清楚周边充电桩够不够,冬天续航到底打几折。但看着这些新东西一点点落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物流园和学校屋顶,总觉得新能源这次是真要迈大步了。
你们平时留意过这些新技术吗?见过加氢站的举手,或者路过哪个建筑看着像能发电的?觉得这三个方向里,哪个会最先普及到咱们身边?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