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保险这东西大家都不陌生吧?比如车险,万一车出了事故,保险公司就得赔钱;再比如健康险,要是生病住院了,也能报销一部分费用。这些保险都是为了在出现不好的情况时,能减少我们的损失。
一、ETF期权的定义
ETF期权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就像是给ETF价格买的一份“保险单”。买卖双方约定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期权买方有权向卖方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ETF。这里的“有权”很重要哦,就是说买方可以选择用这个权利,也可以选择不用。
在我国市场上,ETF期权一般是欧式期权,也就是说,这个权利只能在到期的时候才能用,提前是不行的。
@期权酱
二、记住这个小口诀:买方有权利,卖方听命令;买啥相信啥,卖啥不信啥
(一)买方的权利
期权买方就像是买了保险的人。他付了一笔钱(叫权利金),就获得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ETF的权利。如果到时候ETF价格对他有利,他就可以用这个权利来赚钱;如果价格对他不利,他也可以选择不用这个权利,最多就是损失之前付的那笔权利金。
(二)卖方的义务
期权卖方就像是保险公司。他收了买方的权利金,就承诺在到期的时候,如果买方选择用这个权利,他就要按照约定的价格卖给买方ETF(如果是看涨期权)或者从买方手里买进ETF(如果是看跌期权)。不管到时候ETF价格是多少,卖方都得按照约定办事,所以说是“听命令”。
(三)买方和卖方的心态
买方是“相信”这个期权能给他带来好处,所以才会花钱买。比如,他觉得未来ETF价格会涨,就买看涨期权;觉得价格会跌,就买看跌期权。而卖方则是“不信”价格会涨得那么高或跌得那么低,所以才愿意卖这个期权,收买方的钱。
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期权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ETF期权,咱们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在8.18购物节的时候,小明看中了一部新手机,价格是5000元。他怕手机之后涨价或者被别人买走,就先付了200元的定金。店家告诉他,1个月后可以拿着定金凭证来付全款,就能把手机拿走。
在这个例子中,手机就是合约标的,也就是我们要交易的东西;小明付的200元定金就是权利金,也就是买期权需要花的钱;一个月就是到期期限,过了这个时间,定金可能就不作数了;5000元就是执行价格,也就是小明未来买手机要付的价格。
小明就像是看涨期权的买方。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小明觉得这个手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价格应该不会比现在低,说不定还会被黄牛炒得更高。要是价格真涨了,他现在付定金就赚了;要是价格没涨,他也不亏,大不了不买呗。而店家就是卖方,店家觉得手机价格不会大幅度超过他们定的5000元,不然他们也不会按这个价格卖。不管小明最后买不买手机,店家都得听小明的,被动接受他的选择。
要是之后有消息说手机有潜在问题,或者别的地方有更便宜的同款手机,小明就可以放弃买这部手机,去选别的产品。这就说明,购买期权后,买方有权利选择执行或者不执行,但是没有必须执行的义务。
四、ETF期权的意义
(一)保护性看跌期权策略
ETF期权的存在,让投资者有了更多交易策略可以选择。比如最简单的保护性看跌期权策略:
你先买入了一笔ETF,然后再买一份看跌期权。这就相当于你花了一笔钱,锁定了一个未来的最低价格。
如果未来ETF价格上涨,超过了你买期权花的钱,那你就能赚钱;如果ETF价格大跌,你也不怕,因为你有那个看跌期权,可以在价格低的时候卖掉,减少损失。
(二)组合策略
除了简单的做多或做空,ETF期权还能用来做组合策略。即使市场不温不火、大涨大跌,或者走势不明朗,你也可以通过对波动性的判断来获取收益。
(三)对机构投资者的意义
对于一些风险偏好较低但资金量很大的机构来说,有个安全的策略是很重要的。ETF期权的出现,让这些机构有了更多的工具来管理风险,也大大提升了中国股市的吸引力。
ETF期权就像是给ETF价格买的一份“保险单”。期权买方付了权利金,就获得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ETF的权利;期权卖方收了权利金,就承诺到期时按照约定办事。通过ETF期权,投资者可以实现多种交易策略,不仅能保护自己不受损失,还能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