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可谓风云变幻。8月25日3万亿元的放量成交后,次日市场就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切换。作为一位长期关注量化数据的投资者,我深知这种剧烈波动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市场逻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思考。
一、市场表象:放量后的调整与分化
8月26日的市场表现确实耐人寻味。前期强势的科创板指数一度跌超2%,而微盘股指数却逆势上涨超1%。这种分化走势让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从表面看,有几个关键因素在影响市场:
但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我更关注的是这些表象背后的资金行为。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是资金博弈的结果。
二、投资焦虑:信息过载时代的困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市场信息包围。但奇怪的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容易陷入投资焦虑:
这种焦虑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成为市场中被反复收割的对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市场的表象,而非真实的交易行为。
三、机构行为: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现在的市场有一个显著特征:上涨时间短,调整时间长。这其实是机构资金"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体现。
以这只股票为例,虽然最终涨幅不错,但40多个交易日里真正上涨的只有几天,其余时间都在震荡。这种走势很容易让散户失去耐心,但机构却表现得游刃有余。
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数人只看走势,而忽略了决定行情的真正因素——交易行为。走势只是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大资金往往通过走势来掩盖真实的交易意图。
四、量化视角:看清机构真实意图
要破解这个困局,我们需要借助量化工具来观察机构的真实交易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机构库存"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图中橙色柱体显示的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到,在股价震荡期间,机构资金其实一直在积极参与交易。有了这个视角,面对震荡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2024年二季度,"国家队"资金中央汇金、中证金融对贵州茅台进行了增持,持股市值达270.54亿元。但令人费解的是,同期茅台股价却出现下跌。
通过"机构库存"数据观察周线图:
可以清楚地看到,2024年5月17日后,"机构库存"数据消失,说明机构资金不再积极参与茅台交易。这就是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光知道有机构资金还不够,关键要看这些资金是否在积极参与交易。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在市场方向不明时,机构的横盘震荡本质上是在测试股票的持有价值:
对于大资金来说,重要的是总账盈利。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识别和顺应大资金的节奏。
投资是一场持久战。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来过滤噪音、把握本质。量化数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还原市场真相。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