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7日讯(记者 朱欣悦)8月26日,农夫山泉(09633.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达到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延续高质量增长态势。其中无糖茶饮料东方树叶系列增势强劲,包装饮用水板块回升,双引擎共同推动业绩创下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在消费复苏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农夫山泉展现出的增长,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的成功,而是其长期战略、创新能力与资源优势叠加的结果。
东方树叶成增长主力,无糖茶赛道扩容
报告期内,茶饮料板块表现尤为亮眼,成为集团增长的核心动力。东方树叶凭借0糖、0卡、0脂、0香精、0防腐剂,以极简配方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持续引领无糖茶饮消费潮流。
在坚持经典口味的同时,农夫山泉通过春季限定龙井新茶、新口味陈皮白茶及创新碳酸茶冰茶等产品矩阵拓展,不断激活市场新鲜感,构成了茶饮板块持续高增长的内在动力。
尽管过去一年曾陷入舆论风波,但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市场反馈均显示,消费者对农夫山泉的品质依然给予坚定认可。品牌的真正价值,正源于其长期在原料、工艺与标准方面的坚持,这也构成了其深厚的产品护城河。
与此同时,管理层对生产和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也保障了企业在规模扩张中维持稳定质量。无论是新茶的季节性投放,还是冰品等新品类的延展,背后都是标准化、透明化的质量管控体系在发挥作用。这种长期的精细管理,既是对食品安全的底线坚守,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根本。
市场的正向反馈也以更直观的形式显现。2025年7月,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报告,农夫山泉在非酒精饮料榜单中排名第3,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榜单前三,也是农夫山泉连续三年进入前十。
这一突破被业内视作中国软饮料行业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以往由欧美品牌主导的全球饮料市场格局,正在被东方力量改写。
业内人士指出,农夫山泉在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并不只是消费复苏下的短期反弹,更是市场对其长期坚持品质与食品安全的高度认可。
水源地战略:好水决定好茶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在《茶经》中对茶水的排序,至今仍被引用。茶饮市场的蓬勃发展,表面是饮料赛道之争,本质上依然离不开一个“水”字。
如果说产品品质是农夫山泉增长的逻辑起点,那么水源地战略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深层基石。
农夫山泉自创立以来就坚持“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把水源作为战略基石。经过多年拓展,农夫山泉已经布局十五处主要水源地,覆盖高山、森林等不同生态环境,水质类型丰富,形成了多元而稳定的供给体系。
2025年上半年,随着湖南八大公山、四川龙门山及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三大新水源地的陆续投产,农夫山泉的水源优势进一步扩大。
水源地的战略布局,不仅有力支撑茶饮和包装水的品质稳定,更构筑了行业难以复制的壁垒。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正是凭借水源地的稀缺性和长期投入,使农夫山泉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穿越周期的能力。
包装饮用水业务的稳健回升也印证了这一点。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益94.4亿元,同比增长10.7%,占总收益36.9%。不仅保持行业领先,更在消费者心智中强化了“农夫山泉等于好水”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农夫山泉正不断延伸“水”的价值边界。今年6月,农夫山泉推出“纯透食用冰”,依托优质水源和工艺技术,将“好水”概念拓展到新的消费场景。继去年冰杯产品之后,再次展现了水饮与冰品的互补思路。
目前,农夫山泉仍在河南、海南、贵州、建德、云南等地积极推进新工厂建设。待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将进一步加强其“水源地+工厂”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为茶饮料、包装水及衍生产品提供坚实支撑。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也增强了企业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的应变能力与持久竞争力。
此外,目前农夫山泉在河南、海南、贵州、建德、云南等地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些新建产能的释放,将进一步强化水源地战略的落地效果,为茶饮料、包装水及衍生产品提供坚实支撑。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也增强了企业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的应变能力与持久竞争力。
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水源地是长期壁垒——农夫山泉的2025年中期业绩,不仅是一份财务成绩单,更是一种增长逻辑的体现。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消费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农夫山泉的发展路径揭示出,高质量增长从来不是被动的结果,而是战略定力与持续创新的累积。只有坚持创新,守住核心资源,放眼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清晰方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