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无论是业绩的硬指标,还是创新能力的软实力,天波信息对于北交所上市而言都应是“种子选手”般的存在,但缘何竟连申报受理的关卡都未能通过呢?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又一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被北交所“拒之门外”。
日前,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波信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决定申请撤回北交所上市的相关申报文件,而该决议已分别通过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审议。
天波信息是在两个多月前的2025年6月3日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彼时的它,也是在当天刚刚才收到广东证监局对其下发的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完成函,便紧锣密鼓地以无缝连接之势迅速向北交所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的确,对于天波信息而言,为了能重归A股的上市征途,它已经等待了足足十年之久。
早在2014年6月,天波信息就曾向证监会递交了其创业板IPO的申请并获得受理。经过数月的意见反馈后,2015年4月,天波信息还曾顺利获得了走上创业板发审委会议接受审核的机会。
按照当年证监会的相关安排,在2015年4月10日召开的创业板发审委2015年第30次发审会议上,天波信息与赛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摩电气”)的IPO申请将同日上会接受发审委员们的评断。
但最终天波信息的身影并未出现在当日发审会议的现场,因为就在会议召开的前夜,天波信息IPO突然被取消审核,继而叫停了上市计划的推进。
当年曾处于上市审核同一起跑线的队友——赛摩电气在顺利通过发审委审核后早已在2015年5月底就顺利挂牌创业板了。
反观天波信息,再度用了十年时间却终究还是未能换来走进A股的机会。
在2025年6月初就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天波信息,却迟迟未能获得北交所的一纸受理函。
众所周知,在2025年6月,A股企业的首发上市申报环节在趋紧“严监管”近两年之后曾迎来一波“解冻”之机,在这一月中,仅北交所就受理企业的上市申请多达近百家,这些企业从申报到受理的耗时大部分皆不超过一周时间。
按照《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下称《北交所审核规则》),北交所在收到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将对申请文件的齐备性进行核对,并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而在五个工作日内未被受理的企业,尚有补正上市申请材料的机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事项。发行人应当予以补正,补正时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多次补正的,补正时间累计计算。发行人在三十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文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延期补正文件的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经本所认可的,可适当延期。”
时间转瞬来到2025年8月中旬,即便上市受理的“闸门”已打开,但两个多月过去了,天波信息的名字却始终未能出现在北交所上市受理的名单中。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出现。
如果仅凭天波信息的业绩来看,其的确也是完全符合北交所的上市要求的。
据早前天波信息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49%录得9.52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也达到了4640.6万,同比增长56.26%。营收和利润的双双大增,也让天波信息在2022年中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落定在了11.7%。
这一系列数据都足以让天波信息满足北交所“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的上市财务标准。
从北交所上市所需的创新性评价指标上,天波信息的表现更是优异。
据北交所在2024年10月中旬发布的创新性评价专刊中指出,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发行人报告期内应当具备基本的创新投入或者产出充分披露其创新特征,结合客观依据论证是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及转型升级等创新方式。北交所同时也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性,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业绩增长,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研发投入上,北交所表示,拟申报企业需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平均研发投入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且最近一年投入金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或不少于10人”。
而天波信息在2024年这一年中的研发投入就已达到了5734.1万,占其当期营收比重为6.02%,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多达168人,占其员工总数比例近30%。
显然,无论是业绩的硬指标,还是创新能力的软实力,天波信息对于北交所上市而言都应是“种子选手”般的存在,但缘何竟连申报受理的关卡都未能通过呢?
按照天波信息的解释,其称此次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是源于“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财务报告有效期等因素,经公司与中介机构审慎分析、综合研判”所做的决定。
“天波信息的有关说辞显然不是其上市申请被北交所迟迟不予受理的真实原因。”一位来自于北京某中字头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经,“所谓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除非天波信息放弃A股上市的打算,不然以其基本面而言,其目前也仅有北交所能满足上市条件。而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问题,也是因其上市申请迟迟未获得北交所受理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不过,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此次天波信息宣布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并不意味着其重启上市计划的完全告败。
按照证监会最新修订并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下称《上市辅导规定》)相关规定,上市辅导的验收工作完成函有效期为十二个月,“辅导对象未在验收工作完成函有效期内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的,需要重新履行辅导及辅导验收程序。”
天波信息此次上市辅导验收完成函的下发日为2025年6月3日,也即是说,在2026年6月2日之前,天波信息仍有机会继续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而无需重新履行上市辅导等有关程序。
“如果真的如天波信息所言考虑到财务报告有效期等因素问题,天波信息也可能会等到2025年中报出炉后视相关情况再次决定是否继续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补充道。
1)十年前曾遭诉讼精准狙击的IPO
公开信息显示,天波信息为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与销售基于物联网(IoT) 技术的创新产品的企业,致力于向客户提供物联网智能终端及解决方案。
2014年在招商证券的保荐下首度冲刺创业板IPO时,天波信息的营收规模虽远不及当下,但利润规模却是近年来难以相较的。
如在2011年至2013年中,天波信息的营业收入分别仅有1.73亿、2.15亿和2.23亿,但对应的净利润就已分别达到了4085.83万、4707.13万和3645.04万。
或许,如果没有当年在临上会前的一些突发状况,天波信息IPO顺利通过创业板上市委的审核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就在距离创业板上市的最后一步上,天波信息可谓“阴沟里翻船”。
据叩叩财经从相关渠道获悉,十年前,天波信息之所以最终未能顺利出现在发审委会议的现场而被取消审核,源于一桩诉讼对其IPO的“精准”狙击。
2015年4月3日,证监会就按规定提前发布工作会议公告宣布,将在一周后的2015年4月10日对天波信息的上市申请进行上会审核。
熟悉IPO审核流程的人都知道,在上会审核前夕是拟上市企业最为关键的“敏感”期,在此期间如果突发重大事项,因企业来不及向监管层完成解释和回馈,其上市申请轻则被“暂缓表决”,重则被直接“取消审核”甚至终止上市。
2015年4月4日,也就是在天波信息前次创业板IPO公告即将上会受审的次日,一纸函件被发送到天波信息相关人士的案头,发函方为一家名为北京窝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窝窝科技”)的企业。
据窝窝科技称,自己拥有两项注册商标(“天波科技TINBO”、 “天波”)的所有权以及独占使用权,天波信息“在产品上使用天波作为商标”,“已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
2015 年4月8日,窝窝科技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天波信息“未经合法授权,擅自在其电话计费器、话费充值机、 无线数据终端、继电器等商品将‘天波’进行商标性使用,用以区分其他同类厂商的产品”,要求天波信息停止商品上商标性使用“天波”文字的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100万元。
虽然窝窝科技要求的赔偿相较天波信息的利润并不算多,但事涉“天波”商标的侵权争议,这无疑是关系到天波信息此后运营生产的“重大事项”。
于是乎,在几天后的2015年4月10日,原定上会的天波信息IPO遭到了证监会的取消审核。
2015 年5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向天波信息发送《应诉通知书》、《传票》及证据等应诉材料,通知定于2015年6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举行庭前会议,及于2015年7月8日开庭。
2015年5月22日,天波信息向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法官收到后口头通知同意延期举证、延期开庭。
为了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商标侵权诉讼,天波信息也不得不最终叫停了前次创业板的IPO的推进。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上述商标侵权案经历了多轮延期和中止审理后,才终于在2016年3月以原告撤诉而告终。
不过,虽然商标侵权问题总算圆满解决,但此时的天波信息却已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
2015年中,原本稳定的业绩在当年突然出现变脸。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份天波信息历史财务信息显示,在2015年中,虽其营业收入仅同比下滑了0.4%录得2.55亿,但扣非净利润却从2014年时的3149.3万暴跌至1046.06万,同比下滑达到了66.79%。
在2015年之后的几年中,天波信息的盈利能力更是“势如山倒”持续走低。到2017年时,虽然其营业收入已突破3亿大关,但当年的扣非净利润更是跌至100万出头,同比下滑幅度超过了90.74%。
回头看来,纵然当初天波信息创业板IPO的告败主要是受诉讼的“狙击”而致,但其当年未能成功上市,一点也不冤。
如若当初天波信息真的顺利挂牌A股市场交易,等其随后交出如此业绩,又会有多少投资者会因此深陷亏损的境地之中。
2)北交所申报再陷会计差错更正争议
从2015年前次IPO告败后,天波信息之所以一直未能重启上市部署,也与其后几年业绩的大幅波动有关。
2020年,在业绩已连续在千万规模上下徘徊多日后,天波信息当年的扣非净利润又突然放出“卫星”,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仅21.18%的基础上,其扣非净利润一举达到了4947.9万,同比增幅高达188.78%。
但随即,在2021年扣非净利润下滑28.47%后,在2022年中,天波信息又一次迎来了业绩的断崖式“变脸”。
据天波信息于2023年4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在该年度里,天波信息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26%录得6.21亿,但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仅有508.9万,同比下滑达85.62%。
幸运的是,2022年业绩的大幅下滑并未如前些年般持续。
2024年4月29日,天波信息2023年年报顺利出炉,据天波信息彼时发布的公告称,其2023年录得营业收入6.27亿,同比增长1.01%,而扣非净利润再度坐上了“云霄飞车”达到了3327.4万,同比增幅达到了553.81%。
“天波信息此次申报北交所上市一直难获受理,也或与其业绩‘过山车’背后的会计差错更正有关。”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认为。
因天波信息北交所上市申请最终未获得受理,所以外界也难以得窥其相关申报材料的细节。
但据叩叩财经获悉,天波信息向北交所递交的相关上市申请中,对其“报告期”内财务数据的描述却与此前几年在新三板发布的相关年度财务公告有较大出入。
在天波信息此次向北交所递交的上市材料中,其称在2022年至2024年中,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19亿、6.29亿和9.52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3.4万、2969.9万、4640.6万。
但在2023年4月和2024年4月天波信息分别发布的2022年和2023年年报中,其当年的营业收入分明分别为6.21亿和6.27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8.9万和3327.4万。
也即是在当年发布的2022年和2023年年报中,天波信息的扣非净利润分别多“计”了125.5万和357.5万。
虽然在申报上市前,对过往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差错的更正,对于拟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来说并不少见。
但直到2025年6月3日,天波信息已正式向北交所报送了“更正”后的经营数据材料时,其仍未在新三板中对其当年发布的2022年和2023年的相关年报公告进行更正。
2025年6月9日,也即是在天波信息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五天之后,眼看一直未获得北交所受理,惊觉程序缺失的它,才慌忙不迭地召开相关监事会会议和董事会会议,以审议更正其2022 年及 2023 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
也是在2025年6月9日当天,天波信息也才一口气发布了四份更正公告,宣布对2022年及2023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进行数据更正。
天波信息的北交所上市申请被北交所“劝退”,已不是近几个月以来的孤例。
如在2025年4月22日,江苏金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红股份”)在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长达四个月却仍未获得受理后,也宣布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的申报材料。
同样遭遇的还有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烽光电”),其同样在2024年12月底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一直未获得受理,2025年7月,新烽光电也选择了撤回申请的方式暂时放弃了北交所上市的推进。
天波信息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之后,与其同期申报上市的目前也还有三家企业申报近两月仍未获得北交所受理。
如尚未实现盈利的北京普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祺医药”),其在2025年6月25日获得北京证监局下发的上市辅导工作验收完成函后,当日,即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如今眼看两个月将过,普祺医药也始终未能收到北交所的上市申请受理通知函。
广东志达精密管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志达精密”)的北交所上市申请也是和普祺医药在2025年6月25日同日申报的,同样,志达精密也是在完成上市辅导后的第一时间就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材料。
但其和普祺医药一样,虽然北交所在2025年6月25日及之后已经受理了66家企业的上市申请,但志达精密也至今未能出现在受理名单中。
处于尴尬之境的还有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翰林航宇”),其在2025 年6月30日收到上市辅导工作验收完成函后的当日,也立即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报材料。
同样,至今为止,翰林航宇的北交所上市申请仍未“过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