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自媒体赚钱,首先想到的是爆款视频、热门文章,或者带货直播。可现实是,大多数人并没能分到这杯羹。与其埋头做内容,有人却选择了另辟蹊径——卖“工具”和“资料”,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会点互联网技能,无异于文盲,不要花钱去乱学,可以不用花钱去一些分享型的公众号上面学习,比如“探姐说项目”,就是一个互联网干货和项目比较多的公众号。
以一份售价29.9元的“原创文档”为例,乍一看标题并不起眼,但点开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一份详细的小红书养号指南。虽然只是几十块钱的单价,但累计卖出六千多份,总收入接近二十万元。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很耐人寻味:不是只有视频或文章能赚钱,经验和方法本身也能成为商品。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市面上流传的许多“养号手册”“流量秘籍”,本质上都是把操作流程梳理出来,整理成清晰的步骤。对新手来说,这样的资料比零散信息更省时省力,自然愿意花钱买单。这里的关键逻辑在于:用户为节省时间、降低试错成本付费,而不是单纯为“知识”付费。
在互联网圈子里,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低价引流”。简单来说,低价产品并不是利润点,而是入口。一旦有人购买,就意味着对方有一定意愿或需求,后续可能会接触到更多高价值的服务。就像许多知名讲师推出的9.9元课程,真正目的不是赚钱,而是筛选潜在客户。
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其实不少。比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曾提到,教育行业的低价课本身不赚钱,但能让学生留下来,未来才有机会转化成高价课。再比如李佳琦在直播初期也大量使用低价爆款来聚集粉丝,最终形成强大的购买力。道理其实一模一样。
当然,低价产品并不等于“随便糊弄”。能卖得动的手册,往往在信息整理和逻辑呈现上做得更好。有些创作者甚至会专门买下多个教程,对比后重新整合,最后打磨成自己的版本。虽然说不上百分之百原创,但通过优化和精简,依旧能体现价值。
这种现象也提醒我们,不要只盯着所谓的“高价项目”。在流量运作的链条中,低价产品的意义往往被低估。它不仅能带来第一波收入,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与用户沟通的大门。对普通创作者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项目培训”换汤不换药,只是旧内容重新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新课程。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收割,但长期来看缺乏可持续性。真正能留住用户的,还是扎实的内容和持续的优化。
未来,这种“资料变现”的模式可能还会延伸到更多领域。比如短视频脚本库、直播话术合集、数据分析模版,甚至是行业研究报告,都可能通过低价的方式流通。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信息本身的整理能力,会越来越成为一门生意。
所以说,在自媒体这条赛道上,并不只有“当网红”这一条路。哪怕你不擅长出镜,也可以通过整理经验、提供工具来参与其中。对想要入局的人而言,关键是要看清:低价产品是流量的入口,而非终点。
互联网时代,如果不会点互联网技能,无异于文盲,不要花钱去乱学,可以不用花钱去一些分享型的公众号上面学习,比如“探姐说项目”,就是一个互联网干货和项目比较多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