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每千人就有56个老板,杭州、金华、宁波、温州四地民营企业最多。”据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简报》,截至2024年底,浙江全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53万户,其中116.43万户民营企业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可以说,民营小微企业的活跃发展,是浙江经济腾飞的重要底色。
日前,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启动“中国普惠金融行”专题系列报道,呈现鲜活生动的普惠金融服务案例、模式,探索数字时代普惠金融创新路径,栏目本期采访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工作人员走访企业。
当前,尽管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压力,广大浙江小微企业仍放眼全球,积极谋求新商机。面对小微企业发展成长中面对的种种问题,浙江金融机构如何实现“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如何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出海,在跨境浪潮中稳健前行?作为中国城商行中的佼佼者,宁波银行探索出多条有效路径。
小微企业仍面临“信用白户”、市场波动等问题
7月31日,巴基斯坦外商阿里卡姆兰在浙江义乌拿到了自己新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义乌第10000户外资经营主体营业执照。据相关报道,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认,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
对上万外商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是义乌“世界超市”的浓厚商贸氛围。在诺大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里,拥有7.5万个商铺,各类中国制造产品通过这里数以万计的中外小商户之手,不断发往全世界上百个国家。有人这样描述:“在这里每个摊位逗留3分钟,每天逛8小时,逛完这个市场,都要花上1年零5个月。”
小微企业的繁荣,离不开普惠金融广洒“活水”。近年来,我国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共性金融需求和面临的共同难题,持续引导强化银行机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2个百分点。近5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超过20%,信贷投放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围绕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仍存在不少难点。例如,我国仍有不少小微企业是“信用白户”,缺少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高质量信用信息,制约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近年来小微企业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贸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压力增加等。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认为,当前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在总量上快速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展,但结构上存在资金获取不够有效、无法精准识别发展潜力等问题。金融机构一方面要重视数据的收集,以便动态分析客户的信贷需求、风险水平等,对企业更好地进行画像;另一方面,要细化分类小微企业的所在行业、区域,以及发展阶段等,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四专”模式疏通小微信贷投放堵点
为进一步疏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2024年下半年,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机制达成“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三个目标。
在推进“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落地见效过程中,地方有哪些动作布局,金融机构又有哪些探索实践?
宁波银行工作人员走访企业。
据了解,为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实见效,至2024年底,浙江已组织走访企业187.1万家,纳入推荐清单数量32.8万家,其中30.6万家获得授信支持,累计授信金额9898亿元,累计放贷金额5932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97%。
作为深受小微企业信任的本地金融机构,宁波银行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协调行内各部门资源,提高一线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普惠贷款相关指标纳入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工作成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为解除一线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敢贷、愿贷信心,宁波银行还专门制定了《宁波银行普惠信贷、涉农信贷授信尽职评议与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
在实践层面,宁波银行践行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专属政策、专业服务、专注研究”的“四专”模式,坚持信贷资源倾斜,持续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落实专属优惠政策,助力推动普惠贷款投放。以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场景为出发点进行小微企业主动授信与金融服务方案设计,推出“线上小微贷”“出口极贷”等主要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精准对接其融资痛点,简化申请材料、延长授信期限、提高办理效率,灵活满足小微企业短周期、高频次的资金周转需求。
据宁波银行2024年ESG报告,截至2024年底,宁波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99.41亿元,较年初增量341.02亿元,增速18.35%;普惠小微户数27.78万户,较年初增加4.47万户。
结合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一站式出海
“小微企业真不是只缺钱,只要能有融资就能活过来。”有金融从业者表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是满足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想小微企业之想,帮助企业抓住发展新机,才能让小微企业有业务做、有钱赚,能够成长起来,这也是降低普惠金融风险的根本之道。
在浙江宁波,某主营日化产品进出口及代理业务公司,拥有自营跨境电商板块,年出口额上千万美元,欧美市场占比超六成。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已出货产品成本增加、回款周期延长,且跨境电商需持续供货,存在资金需求。宁波银行为其审批200万美元“出口极贷”额度,今年以来,企业已累计融资155万美元,有效保障了其日常经营。
将普惠金融与跨境金融相结合,助力小微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是宁波银行探索出的“拿手好戏”。作为直连外汇管理局区块链平台的金融机构,宁波银行借助大数据资源推出了面向出口小微企业的信用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出口极贷”,可为企业提供最高200万美元的信用授信额度,2024年已服务超1200家外贸企业。
据了解,“出口极贷”直连海关、税务数据,融合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验证”两大核心功能,企业仅需简单提交融资申请,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报关单信息的核验及融资余额的计算工作,审批效率提升80%。
据了解,除专门的贷款产品外,宁波银行还积极应用跨境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围绕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全链条,提供“12+6”一站式跨境服务包,覆盖汇率避险、海外开户、关税合规、跨境融资等30余场景。服务涵盖东南亚、欧美、拉美、中东、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助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显然,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非止于资金供给,更在于精准对接其发展需求。面对关税背景下小微企业的“新出海”浪潮,宁波银行等浙江金融机构从普惠金融入手,为小微企业提供从资金保障到场景服务的全方位助力。不仅让小微企业在海外市场有业务可做、有钱可赚,更夯实了其成长根基,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