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先后在官方网站等发布了声明,承诺将“规范促销”,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包括规范促销行为、合理规划发放补贴、不做非理性促销活动、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等。记者注意到,本次三家平台同时发声,或源自于上一轮约谈的政策延续。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于7月18日发布消息称已对外卖平台开展行政约谈,要求外卖平台企业理性竞争。
三大平台集体发声 承诺良性竞争
其中,美团在官网发布《繁荣行业生态 抵制无序竞争》的声明称:近日,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美团对此高度重视,将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促进各方互利共赢。承诺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饿了么在官网发表题为《持续提升服务 推动良性竞争 激发消费烟火气》的声明,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的结合,更持续地推进技术升级与商业创新,构筑公平透明、各方共赢的机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承诺将进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京东在其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以《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为题发布声明,写道近期,外卖行业补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行业协会、商家发声,希望停止“0元购”等内卷式补贴促销行为,构建良好行业生态,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良性发展。承诺:
多方推进“反内卷”
市场监管总局本轮约谈之后三家平台的营销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但包括零元购、1分购、免单券等大额补贴的变体仍在持续进行,且商家需要仍然需要承担70%左右的补贴成本。
此前行业协会和媒体也在广泛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依赖资本力量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导致实体商家正常经营受挑战、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商家利润承压等连锁反应,严重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为守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权益、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本源。
中国烹饪协会:近年来,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部分领域出现了“内卷式”竞争现象,如非理性价格战、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两度约谈为何仍止不住外卖“价格战”》,文章表示,这一轮外卖价格大战是“存量博弈”,并没有产生消费增量,“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价格战没有赢家”“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花钱买吆喝、有量无价的困境”。
下周8月7日将迎来立秋,自2020年开始,在立秋举办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已成为外卖行业的常设营销节点。据行业人士分析,从营销周期看,“立秋大战”很可能变成新的奶茶外卖大战,因此,三家平台同时集体发声,应当是向行业提前强调反内卷的相关政策精神,下周的“立秋大战”,各家的营销活动和举措,也会成为观察各家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专家判断:行业有望逐步走向规范发展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主要外卖平台进行约谈,预计相关平台将做出积极响应和改进。当前外卖行业的恶性竞争,对整个食品产业链、外卖行业生态,乃至国家、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构成的闭环系统而言,弊大于利,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随着约谈效果的显现,未来行业将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的方向发展。
朱丹蓬同时指出,可以预见,未来各平台将更加注重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建设,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过去部分平台以流量为核心、以低价为手段的竞争策略,实际上对中国的餐饮行业和外卖行业造成了较大损害。从微观层面看,这种模式不仅可能导致消费者浪费,还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国家的此次约谈非常及时且切中要害。
他还指出,中国外卖平台格局已从“双雄争霸”演变为“三国杀”,生态和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但底层的商业逻辑并未根本改变。未来平台的竞争焦点,将更多地转向服务能力的比拼。这种服务能力既包含体系化的服务保障,更核心的是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优化。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反之,如果继续依赖阶段性的爆量引流策略,反而会对行业造成更深远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