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战,原本以强硬姿态开局,但一封被巴西“退回”的通知函,意外地搅乱了他精心策划的局面。原本应该是给巴西施压的通牒,没想到却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还附带了一番严词批评,甚至连信件都被送了回来。这样的场景,恐怕连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毕竟他不单是美国总统,还是一个正在进行全球贸易战争的领袖,按照常理,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
然而,这一切似乎已经超越了“谁敢不服从”的范畴,现在的情况显得复杂得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听从命令,而在于即便各国不理会,美国的结果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从7月7日首批征税函发出,到10日白宫发布“全面开火令”,这短短几天里,居然没有一个国家主动寻求和平解决,连原本表示达成共识的越南,也被美媒揭露根本没有签署协议,而巴西更是直接对美国的“通知”甩脸,召见美国代办,拒绝接收信件。这不仅仅是“谈不拢”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意图谈判。
特朗普的意图其实并不复杂,预设的关键节点是8月1日。在那之前,他计划通过“威吓”手段迫使各国签署协议,若效果不佳,便采取统一“加税”的方式,并将责任推给对方“不愿配合”。这看似是强硬手段,实则是“先强硬威胁,再看反应”的策略,然而各国的反应却远比他预料的冷淡,甚至有些国家的态度明显带着不屑。例如,越南这个被认为“达成共识”的国家,至今没有公开承认任何协议,而巴西更是强硬至极,直接不给回旋余地。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次他大概已经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可以靠拖延来取胜的游戏。更何况,美国国内经济的困境,也让白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事实上,回想4月时,美国刚刚加税,股市、债市、外汇三大市场就遭遇重挫,所有的麻烦还没解决,现在特朗普又准备来一次加税升级?即使美联储态度不反对,华尔街的反应肯定不会友好。更别提共和党内部的议员们,他们正紧盯着特朗普如何处理这张牌。如果真要与全世界为敌,发动一场“以一敌百”的贸易战,最终承受压力的,很可能会是美国自己,而不是其他国家。
巴西的反击并不是偶然的,卢拉政府这次的态度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回应。对于美国的关税威胁,巴西完全不感到畏惧,直接召见美国代办并拒收通知函,明确表达自己对特朗普“惩罚性加税”政策的反对。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场关于“主权”的较量,巴西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在以关税作为武器干涉其内政。这一步棋,触动了特朗普的敏感神经,尤其是考虑到博索纳罗与特朗普的私人关系,这在巴西国内并非加分项。2022年博索纳罗败选后,特朗普曾试图否认选举结果,并在国内煽动政变,现如今,特朗普反而要求巴西放人。巴西社会对这种“政治干涉”当然不买账,哪怕是在特朗普的强硬姿态下,卢拉也没有退缩。
从战略角度来看,卢拉反而比特朗普更加自信。巴西对美的依赖远不如美国对巴西的依赖,尤其是巴西的农业出口,像牛肉、咖啡、橙汁等大宗商品,美国想要替代并不容易。事实上,连美国的媒体也承认,如果巴西真的被加征50%的关税,首先吃亏的可能是美国的进口商,而不是巴西。所以,在这场博弈中,巴西已经展示出了足够的底气,而特朗普显然低估了这一点。
特朗普此轮加税政策,逐渐看起来像是一场“独角戏”。他发出的征税通知函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回应,甚至连之前与美国有一定贸易联系的国家也没有响应。美国的“通告式征税”越来越像是在自说自话,而不是外交手段。特朗普急了,也不得不考虑其他选项。他一方面喊着“全球征税”,另一方面却悄悄加速与中国的接触步伐,频频传出“专人沟通”“高层会谈”“可能访华”的消息。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确——只要中美贸易能够保持稳定,不管其他国家如何,美国的基本经济盘就能得以支撑,其它国家的压力可以慢慢处理。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经济团队可以替他背锅。
但问题在于,中国是否愿意继续按照特朗普设定的剧本走下去?从当前各方的动态来看,中国并没有急于“替特朗普收场”。中国对美国一系列“先挑事后求和”的做法并不买账,毕竟特朗普曾在全球范围内施压,现在却希望中国能够站出来帮助他稳住局势,这种“前脚踩人后脚求助”的策略,恐怕很难得到中国的认可。特朗普或许认为通过“强硬”手段获得了优势,但他很可能低估了全球各国和中国的反应。
到头来,特朗普这场“全球送信行动”的成功与否,其实并不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他已经把所有的底牌都亮了出来,而对方却没有继续配合他的游戏。现在,没有国家回应他的威胁,也没有国家愿意坐到谈判桌上。接下来,就看特朗普还能够独自演多长时间的“单口相声”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白宫的支持者会不会继续围绕在特朗普身边,也成了一个未知数。
特朗普的策略似乎已经没有多少选择,而他最初在全球舞台上的强硬姿态,也因为这一系列不合时宜的“退回”行动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最初的外交强硬,如今越来越像是自己的一场表演,最终的结局,或许不会是他所预期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