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8636.SH,下称“智明达”)发布公告,计划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13亿元。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两个项目,分别为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投入1.5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6300万元)。
业绩大幅下滑
据悉,智明达成立于2002年3月28日,公司专注于尖端高可靠性嵌入式计算机的研制、生产和服务。2021年4月8日公司通过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3.82亿元,比原计划少了5440万元。
资料显示,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卫星、火箭、无人系统等高端装备,服务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通信、飞控等关键电子系统,提供信号采集、图像感知与智能处理、智算终端、总线控制、边缘存储、智能电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按照行业分类,嵌入式计算机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业务贡献了99.46%的营收水平。
简单来说,嵌入式计算机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如家电、汽车、工业机器)中,执行特定任务(如控制、监测、数据处理)。它不像个人电脑(PC)那样通用,而是针对特定功能高度定制化,强调实时性、低功耗、小型化和高可靠性。
自2017年以来,公司营收规模不断扩大,由1.71亿元一路上涨至2023年的6.63亿元,累计增长约288%。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业收入为4.38亿元,同比下降33.95%;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下降79.79%。对此,公司将其归因于“军品订单延迟交付”,2024年中报明确“多型号订单延后,新增订单不及预期”。
2025年一季度有所好转,实现营收8068.72万元,同比增长64.69%;净利润831.78万元,扭亏为盈。
制图:李昕
大股东减持
对单一业务依赖较大的状态下,公司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本次募资瞄准商业航天定位,试图将技术能力延伸至两大前沿场景,分别为无人装备和商业行业领域。其中,无人装备覆盖无人机、无人舰艇等智能平台的控制系统,而商业航天重点为卫星、火箭等提供高可靠性计算模块。
不过,在定增募资的同时,公司却出现大股东密集减持套现的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起,公司实控人王勇及原一致行动人共青城智为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共青城智为”)频繁减持。
其中,共青城智为在2024年7月至9月减持111.89万股,套现约2560万元;2025年3月至6月又减持112.56万股,套现4552万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实控人王勇在2025年6月计划通过股东询价转让503万股,按当时股价计算可套现约1.48亿元。
两年内累计套现超2亿元,与本次定增募资额(2.13亿元)几乎相当,引发不少投资者质疑,大股东频繁减持,是否依旧看好公司前景?是否存在“让散户接盘退出成本”的情况?公司此时募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何?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