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因日本拒绝接受美国出口大米,威胁对其征收新关税。贸易领域风云变幻,日美间这场由大米引发的关税风波,背后实则暗藏着诸多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战略考量。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近期频繁表达对日美贸易现状的不满。6月29日,其公开称美日贸易“不公平”,直言“日本将不得不支付25%的汽车关税”,指责日本不接受美国汽车,却有大量日本汽车进入美国。仅仅过了一天,特朗普又将矛头指向大米贸易,抱怨日本即便面临严重米荒,也未大量采购美国大米。美国大米行业贸易协会网站显示,日本本就是美国第二大精米出口市场。但在特朗普眼中,这远远不够。他扬言发函,以关税相逼,试图迫使日本在大米进口上对美进一步敞开大门。
美国此番对日本挥舞关税大棒,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从贸易逆差角度看,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在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日本对美贸易实现约9万亿日元顺差。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一直是美国政府的心头痛。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改变这一局面,期望减少日本商品进入美国,同时推动美国产品更多地进入日本市场。在农业领域,美国农业实力强劲,农产品大量过剩,急需广阔海外市场。日本作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目标。像大米等农产品,若能进一步扩大对日本出口,既能缓解美国国内农业产能过剩问题,又能增加美国农业从业者收入,还能为美国相关农业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可谓一举多得。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日本的态度与立场较为明确。在汽车关税方面,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曾表示,“25%关税等同于在底特律和洛杉矶之间设立经济壁垒,将摧毁日本汽车业40年的对美布局”。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也指出,美国潜在的关税,将使日本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大幅调整生产计划。在大米问题上,尽管美国施压,但日本有着自身考量。日本国内农业保护主义势力较强,大米在日本不仅是普通农产品,更具有特殊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日本长期对国内大米产业实施高度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国外大米进口量。若贸然大幅增加美国大米进口,将对日本本国稻农造成巨大冲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日经调查显示,日本经济学家预计关税将导致日本GDP萎缩0.4到0.6个百分点。在汽车产业,若25%的汽车关税落地,日本对美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将遭受重创。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中,约30%来自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汽车产业减产,还会引发上下游产业链连锁反应,零部件供应商订单减少、钢铁等原材料需求下降,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在农业领域,若日本迫于关税压力,增加美国大米进口,日本国内稻农利益将受损,相关农业企业经营也会陷入困境。
贸易(资料图)
从国际格局视角看,美日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秩序也产生影响。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其频繁使用关税大棒,破坏了多边贸易规则,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不稳定因素。若美国通过对日本施压成功实现贸易目标,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本作为全球重要贸易国家,在应对美国关税威胁时,若采取反制措施,也会引发全球相关产业供应链波动。比如,日本汽车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美日汽车关税战,将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波及众多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
美日之间因大米、汽车引发的关税博弈,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利益、政治考量与历史因素交织。这一事件不仅关乎美日两国经济,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双方如何在谈判桌上达成妥协,全球贸易秩序又将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