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是在淞沪会战失利后,国民党军队为保卫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失陷。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最高将领,几次放弃逃生的希望,誓与南京共存亡。他名叫萧山令。
萧山令,出生于1892年6月11日,湖南省益阳县人,早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回到湖南,在湘军中出任排长,开始了戎马生涯,因为军功,一路升到团长,受到上司唐生智的赏识。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萧山令被编入南京卫戍司令部,官职青云直上。抗战前夕,萧山令已提为少将,任全国宪兵副司令、参谋长。南京保卫战中,宪兵司令谷正伦退往重庆,宪兵副司令萧山令留守南京。
萧山令指挥驻守南京宪兵共约6400余人,协助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加强南京的防守。11月26日,战火迫近南京,萧山令又奉命兼任了南京市长和警察厅长,他下令南京所有宪兵一律做好战斗准备。
南京保卫战打响后,宪兵主力位于清凉门附近,担任定淮门、汉中门和清凉门的防守,并担负收容落伍士兵的任务。1937年12月8日,唐生智登上飞机赴重庆,国家宪兵司令一职交萧山令全权代理。
萧山令成为了国军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身边人劝他:“度势应变,以策安全”。萧山令毅然答道;“授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何脸见江东父老。”
12月12日,蒋介石电令:“全线突围撤退”。萧山令被任命为渡江总指挥,组织各军团按指定地点突围。萧山令镇定如山,命令宪兵队长罗友胜带大部宪兵到蛇山、龙蟠山阻击日军,自己则率部拆屋扎筏,掩护军民渡江,当天晚里,萧山令数次被部下推到筏上,但他几次都挣脱上岸,继续指挥扎筏抢渡,数次放弃了逃生的希望。
此后,江边船只极少,大量的撤退部队拥挤一地,争先抢渡,自相践踏,非常混乱,萧山令仍然竭尽所能在前线指挥。12月13日,萧山令带领将士在下关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最后萧山令将军身中数弹,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实现了自己“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时年只有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