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瑞那样的人太少,所以才会名看重史。在清朝康熙时代,官员贪污失利的问题很严峻。有的官员是得寸进尺,可是也有的官员则是为了糊口不得不贪。雍正皇帝上台之后,在李卫的建议下,雍正皇帝推出了养廉银轨制。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工资以外,朝廷还会每年给官员们发放一笔养廉银,拿了这个银子之后就不能再贪。不合的岗位、不合的地方、不合的品级,每年的养廉银都不一样。比如直隶总督每年的养廉银为2万两,两江总督每年的养廉银为18000两,云南巡抚每年的养廉银只需1万两。
所以说,养廉银是按照地区的经济情形抉择的,这笔钱由地方上出。请注意,养廉银其实就是官员们的一种津贴。即使拿了养廉银,大局部官员仍是会贪。一个知府每年的养廉银有2000多两,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养廉银没有杜绝官员们贪污,比如清朝乾隆时代,云贵总督李侍尧一方面拿着养廉银,另一方面敲骨吸髓的盘剥百姓。经由计算,知县一年的综合收入,最少也有1000多两银子。知府每年最少1万两以上,这仍是斗劲清廉的知府。至于总督和巡抚这种封疆大吏,每年20万两以上不是问题。
那时,百姓们的日子什么样呢。在清朝中期,通俗农人家庭一年的开支也就几两银子。也就是说,官员们一顿饭的开支,就充足通俗百姓吃穿费用1年以上。还有读者谈到了冰炭敬,请注意,京官们是没有养廉银的,只需冰炭敬。每年的炎天和冬天,父母官都市进献京官冰炭银,并不是所有的京官都有。若是是那种冷衙门的京官,可能一点都没有。但若是是六部尚书或者其他关头局部,每年的冰炭敬比父母官的养廉银多得多。翁同龢是清朝末期的重要人物,已经是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