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为古代最高权力拥有者,谁能赢得皇帝的欢心,日后飞黄腾达不成问题。但是只有真正陪伴在皇帝身边的人才知道,“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确,皇帝一个高兴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康熙皇帝,古今中外对他的评价,总的来说正面居多,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了。面对这样一位君王,你和他下棋敢赢吗?一个侍卫和康熙下棋赢了,没想到10天后侍卫就死了,面对这种情况,康熙留下了8字警醒后人。
细数康熙的功绩,他注定只要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我们8岁还在上小学时,康熙就已经等级了。我们还在上初中时,康熙已经亲政管理整个中国了。我们17岁在上高中的时候,康熙已经设计杀掉了权倾朝野的大臣鳌拜。我们19岁在读大学时候,康熙已经着手开始削弱藩王,公元1681年,康熙历经8年时间,终于平定三个藩王。
回顾自己的一生,康熙评价自己:“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在康熙眼里,自己是圣君,他从没有无端杀人,从不乱花钱,除此之外,康熙自认为平定三个藩王,扫清了漠北不稳定势力,维护了大清朝的稳定。但是康熙真的没有无端伤害其他人吗?康熙努力当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有些大臣顶撞了康熙,他也不会计较,从他和王掞之间的故事就能看出来。王掞在朝廷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兼任皇子们的老师,给皇子们讲课。在这期间王掞和太子成了良师益友,所以当太子被康熙责罚时,王掞义不容辞提太子说情。
康熙本就疑心太子结党营私,王掞这时候还去求情无异于撞枪口上了,不过康熙还是没有责罚他。没想到王掞继续替太子求情,这下康熙生气了,训斥了王掞一番。消息传出来,朝野都以为王掞不会受到重用了,没想到元旦节的时候,康熙见王掞不在,竟然特意让他进宫谢恩。
康熙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能听劝谏的好皇帝,但是大臣们哪敢真在康熙面前放肆呢。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带领群臣在木兰围场围猎,休息间隙,康熙突然想下棋,于是便下令让大臣陪自己下棋。皇帝有命,不敢不从,但是至于要不要赢皇帝,大臣们心里还是有一杆秤的,当然是不能赢皇帝,不然皇上颜面何存?大臣们一个个谨小慎微,一边不能输得太明显,一边又要让皇上赢,太难为人了。
就这样,康熙皇帝连赢三个大臣,越下棋越没兴趣了,干脆说了一句“你们中间要是有谁赢过朕,赏银百两,官升三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皇帝身边的侍卫仁福站出来,愿意和皇上来一局。
别看仁福只是个粗鄙的侍卫,下棋的技艺却十分了得,几下就吃了康熙不少棋子。仁福的棋子节节推进,一个个过了楚河,眼看康熙就要输了。这时候一个老太监突然喊了一句“皇上, 不好了, 山下窜出一只猛虎。”。所有的心思都被老虎抓住了,康熙听后大喜过望,于是对仁福说:“朕先去猎虎, 你等着, 回来再与你下完这盘棋吧!”
听到康熙的吩咐,仁福留在了棋盘周围,等候康熙归来。康熙一路顺着老太监指得方向追去,实际上哪有什么老虎,不过是老太监怕皇帝输了没面子,想得一个小计谋罢了。康熙一路狩猎,玩得很开心,早就把仁福抛在脑后了。
过了10天后,康熙想起还没下完的棋局,于是便问了一下仁福的情况。没想到仁福早已经死去。当初康熙让仁福原地等候,他就真的没有离开,最后死了。康熙看到仁福因为自己的缘故,无辜惨死,不由得自责起来。就在此时,康熙留下名句“君而无信,何以为君!”。如果仁福泉下有知,知道皇帝为他自责了,也不会死不瞑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