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溥仪,脑袋里想起来的第一个词一定是“末代皇帝”。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存在,
半生如海上浮萍
,跟着时代的巨浪,潮起潮落。
当过皇帝、做过园艺师,最后还成为了文史专员,为研究清朝宫廷历史做出了不少贡献。
而当他经历大半人生,再入故宫之际,却被要求买票入内,这时候他才发现,人已非当年之人,家亦非当年之家!
三起三落度半生
溥仪的第一“起”发生在1908年,入住紫禁城之际。
那时的他刚两三岁,便被慈溪太后选中,成为接替光绪皇帝的新傀儡。
但人算不如天算,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仅隔一天,慈禧太后也去世。
这斗了一辈子的两个人撒手尘寰,却留下了3岁的溥仪坐上了大清朝的龙位
,被视为宣统皇帝,这或许就注定了溥仪的坎坷一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正式打响,清政府在革命的开展下被成功推翻。
隆裕太后替7岁的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这代表着中国封建帝制从此灭亡,也寓意着溥仪的第一“起”归于平静。
溥仪的第二“起”发生在1917年,以张勋率领“辫子军”进京起,以段瑞琪率兵打回结束,
这场仅12天的闹剧。
没待众人反应过来,便匆匆收场,溥仪也在这吵闹声中,二起二落,再次退位。
转眼1924年10月,冯玉祥以“消灭复辟祸根”为由,发动北京政变,主张将逊帝溥仪驱逐出宫。
11月5日下午,溥仪便在冯玉祥军队的监控下,带着家眷,匆忙地离开了紫禁城。
但离开之后,溥仪发现,
比之待在紫禁城的不自在,逃离出来后却更加的危险
,他的生命也随时会被威胁。
为了寻找庇护,溥仪选择了相信日本人,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相信,溥仪很快便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次起落。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
,同时将溥仪从天津骗到了东北,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此时的溥仪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和日本人好好合作,一定可以实现复辟的愿望。
但溥仪很快发现,他把日本人当合作者,日本人却只当他是傀儡!
他只能在日本人的层层监视下生活,既无法反抗,也无法逃离,只能任由日本人的摆布,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4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也颁布了《退位诏书》,这便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退位,也是最后一次!
而之后的溥仪,在战乱中被苏联红军抓获,被监禁了5年,直到1950年,中苏交接战俘后,才得以回到中国的土地。
新公民、新身份
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前夕,党和国家颁布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特赦令,溥仪的名字便在这一次的特赦名单之中。
特赦后的溥仪临时住在了妹妹家,因为当时没有户口就无法生活,
所以溥仪出狱后面对的第一难题就是上户口。
当时民警在接待溥仪的时候还感到惊讶,因为谁也不能把眼前这人“文弱书生”与末代皇帝扯上关系。
在被工作人员问及居住地址时,溥仪犯了难,问能不能填写紫禁城。毕竟那是他长大的地方。
工作人员说:那里不能随便填。最后经过商榷,填写了韫馨家的住址,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
至此溥仪总算是有了户口,也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
后来,溥仪的户口登记簿和上户口的照片,全都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北京警察博物馆里。
当然,这是后话了!
落好户口后,周总理亲自将溥仪安排在中国科学院下的北京植物园工作。
1690年2月19日,是溥仪作为寻常百姓第一天上班的日子,虽然他之前没有经验,还有点笨手笨脚。
但是工作起来时,格外认真,也不怕吃过苦,丝毫让人想象不到他曾经是位皇帝。
不久后,溥仪被转到了一个繁殖温室里工作,在这里工作期间,溥仪还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播种、如何移栽幼苗等技术活。
大约一年后,溥仪被任命为文史专员,从此离开了植物园。
而在工作之外,溥仪还认识了李淑贤(护士),两人结为夫妻,
这是溥仪人生第一次的自主婚姻,也是他成为全新公民的另一个标志!
03.故地重游
在担任文史专员期间,
溥仪已五十多岁
,当时他的领导是申伯纯,对每一位专员都很照顾。
为了让溥仪融入社会,丰富业余生活,就让沈醉、杜聿明等人多陪溥仪出去参观游览。
1961年国庆节,杜聿明和沈醉拉着溥仪去故宫参观游玩。
一开始溥仪不大想去,但在同事的邀请下还是去了。
走到故宫前,有售票员伸手跟溥仪要门票,溥仪没有反应过来,脱口而出:
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
此话一出,周围人皆是一愣,杜聿明最先反应过来,赶紧帮溥仪补了门票。
又怕溥仪情感上不好接受,解释道:老溥,是这样的。故宫现在开始对外开放了,所有人来了都得买票,而门票的收入,会被国家用来维护和管理故宫的。
但听完这句话的溥仪,并没有好受太多,毕竟曾经的家,如今变成了一个花钱才能进入的景点。
溥仪进去之后,沉默地走在故宫的这片土地上,为了缓解这沉默的气氛,同行中有一个人打趣道:坐在金銮殿的大龙椅上,感觉舒服不舒服?
听闻此话,溥仪愣了一下,随即心情放松下来,笑道:
我那时候就是个三岁的小孩,哪里会懂那么多啊!
僵持的气氛被打破之后,溥仪便成为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导游,一边领他们参观介绍,一边讲解曾经的趣事。
走了一段路之后,他们便坐在御花园里休息,这时,
有其他游客认出了溥仪
,上前打招呼,眼看着人越来越多,溥仪、杜聿明一行人便离开了。
也许是售票事件在溥仪心里留下了阴影,也许是溥仪没办法放下曾经的郁结,自此之后,溥仪再也不愿踏足故宫了。
溥仪的一生,就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缩影,他被时代所选中,便不由自主地被烙印上那个年代的所有不安与彷徨。
即便最后有了新的身份,
心里的那份惆怅也无法彻底排解
,半生的起落也将在记忆中永存。
人生海海,一个故事一世纪,一世人生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