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西夏铁腕太后,为执掌大权杀亲夫囚儿子堪比武则天!
创始人
2024-11-02 17:35:05
0

原标题:她是西夏铁腕太后,为执掌大权杀亲夫囚儿子堪比武则天!

梁洛瑶是汉人,但小时候在西夏生活并不好,受到歧视。就像中原人民一直认为外国人是不文明的民族,是野蛮人,所以面对外国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梁洛瑶是天生丽质。虽然她生长在西夏,但她始终保留着汉族女子的雍容华贵之美。她被当时权臣傅藏英庞的儿子看中并娶了她。能够嫁入这样的名门望族,对于梁洛瑶来说,已经算是很高的成就了。但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梁洛瑶想象的那么美好。她发现丈夫并非英雄,而是贪酒色欲的纨绔子弟。她非常失望,不想与丈夫亲近。

梁洛瑶因为是穆藏皇后的嫂子,所以经常到宫中看望穆藏。越去,就越能见到皇帝李良佐在后宫玩耍。一往复,两人四目相对,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此后,梁洛瑶利用探望嫂子的方便,与李良佐相处。李良佐觉得很兴奋。朝政被傅藏庞严密控制,他却与儿媳妇有染。发生外遇时很容易产生真感情。梁洛瑶和李良佐成了同舟共济的蚂蚱,同生共死。梁洛瑶将自己偷偷了解到的有关无藏一胖的一切信息都告诉了李良佐。李良佐就像是在无藏一胖身边放置了一只虫子,能够知道他的一举一动。李良佐可以提前做出反应。依靠梁洛瑶的举报,李良佐在与臧庞的比赛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毕竟纸包不住火,梁洛瑶和李良佐的事情庞还是知道的。与儿子商量后,他打算立即杀了梁洛瑶和李良佐,立新王。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她是汉族女性。大臣们非常不满。他们无法忍受一个女人在法庭上打手势。他们更生气了,因为这个女人是汉人。梁洛瑶的血统成为她执政的最大障碍。为了讨好大臣,她还下令废除丈夫李良佐的一些汉化措施,消除对党内贵族利益的损害。但这一举措仍然影响到既得利益。两派争论不休,政策重复,经济受损,受苦的是人民。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党员,梁洛瑶撕毁了与宋朝的和约,起兵攻打宋朝。宋朝无力抵抗,只得求和。梁太后尝到了权力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不愿意将权力交给儿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甚至囚禁了皇帝。纵使她如梁太后一样高贵,却仍难逃生老病死。 1085年,梁太后病逝,结束了她对西夏十八年的政治干预。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公元781年夏,85岁的郭子仪躺在长安汾阳王府的病榻上,手里紧握着唐德宗赐予的兵符。府邸外,三千亲兵...
原创 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剧和小说中涌现出一大批受到观众热爱的历史作品,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
原创 杜...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的最后阶段被俘,在随后的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期间,他开始着手撰写回忆录,这其中便包括...
原创 空... 1937年,蒋介石坐在南京国民政府办公室内,气急败坏地将一份空军战机的统计报告甩到空军主任周志柔的脸...
原创 谈... 谈起清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引人入胜的清宫剧。近年来,清宫古装剧已经成为了电视、电影的宠儿,频...
原创 细...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细节和描述。 --- 中国自古以来,历...
原创 荆... 荆轲,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刺客,他的名字与刺杀秦始皇的壮烈事迹息息相关。纵观中国历史,荆轲的故...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明朝这个朝代。它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的王朝,一共历经十六个皇帝,国祚延续二百七十六年...
原创 阎... 《李宗仁回忆录》中的《台儿庄之战》一章,有着对这场战斗详细的回顾:“来犯之敌,南北两路都是敌军的精锐...
原创 三... 近年来,许多文章声称戟只是仪仗用具,而非正式的兵器,但这种观点显然与史实相悖。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