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制度下,诞生出一批自尊受挫之人,名为寺人。原因甚多,不管是何其原因,他们都暗自辱骂痛批过这制度,就连史学家司马迁也惨遭毒手,《报任安书》提到:“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宫刑之残酷,非能想象的到。
太监古称“宦官”与“寺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不能同常人般结婚生子。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做了这太监,那一辈子在宫里也是极好的,因为就算能出去也不能延绵子嗣,也不能如同其他青壮年一般干力气活。在很早以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阉人,先秦与西汉时期只有一部分,到了后来才慢慢被全部替代。
既然有太监的存在,那么就会有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一个太监已经无从得知,因为据史书记载有许多说法,没有一个固定的人,所以并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而关于最后一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便是清朝孙耀庭。
阉人的时代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也就这样结束,虽说没有了新的阉人诞生,但还是有那些早已存在的阉人,而孙耀庭便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他在1996年去世,享年94岁。他见证了清朝的覆灭,也见证了婉容与宣统的一生。在晚年他回忆皇室时曾说:那时候得跪着伺候主子,娘娘洗澡的时候都不用她亲自动手。
孙耀庭1902年在天津市静海区出生,家里有六口人,父母亲为了生活在当地一个私塾先生家干活,而他与他的兄弟姐妹们则在私塾先生家学习。就这样过了四年,私塾先生家因为战乱而变故,父母失去了工作,而他也没有书可以上,沦为乞丐的一家人走投无路,母亲只好让孙耀庭进宫,至少这样不会饿死。
1916年,14岁的孙耀庭净了身,让一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宣统皇帝已经退了位,而宫里的日子也不在像往日那样有规有矩。进了宫的孙耀庭日子过的比之前还要苦,因为其他人的压榨,他身上早已没有多余的钱,做的也是最脏最累的活。但他还是对生活抱有期望,认为之后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这样想总归是没有错的,因为在进宫之前孙耀庭读过几年的书,所以他要比同等级的太监机灵,而且他的师父对他也是挺好的。在第二年一次绝佳的机会中,他被叫去正在听戏的皇贵太妃身边伺候。后来的他为了想要有一个好的成就,于是在一次机会来临时在一个老太监手里花了点钱,成功进入了“司房”伺候。
在这里的他学习着各种为人处世的言语与行为,四五年后他又成功的从一个小太监混成了一个资深老太监,后又凭自己的能力,走到了婉容皇后身边伺候着。外表看着光鲜亮丽的头衔和生活,其实一点都不好。
据孙耀庭回忆,婉容皇后的规矩很多,服侍也需要全程跪着服侍,并且近身时不能直视主子。皇后在洗手的时候,下人们还要跪着把水端到她的身旁,并且这个角度必须合理,如若不小心哪里做错了是会被劈头盖脸骂一顿的。皇后抽烟时,下人们也得跪着为她点火。虽说看着很简单,但如果没有个几年的练习是不可能这么标准的。
除此之外,在皇后洗澡的时候,宫女们也得照常服侍,此种服侍并不似平常一般,而是需要宫女们跪着。这样一次下来,宫女们也是很受煎熬的,如若皇后要洗一个小时,那么宫女们就得跪一个小时。
孙耀庭的这一生撇开自己做了太监不说,还是很圆满的,他见识了别人从没有见识过的紫禁城,虽说在这里的日子非常苦,但对于他来说也早已算不得什么。后来,宣统皇帝与婉容皇后被赶出了宫,孙耀庭又在皇后身边照顾了一年左右,因为皇后太过于思念宣统所以便出走去找他了,而孙耀庭的太监生涯也因此结束。
他出宫后起初是在兄弟家住,然后去了北京的兴隆寺,后又被逼无奈住进了广化寺,此生便在那里度过。他的这一生有心酸有快乐,老年的他是否也曾埋怨过母亲之前的做法呢?或许也有埋怨,毕竟自己的这一生都不能延绵子嗣。但不论怎样,老年的他至少没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然足矣。
参考资料:
《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