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创始人
2025-05-30 10:11:04
0

原标题:吴三桂接受撤藩等于必死?其实康熙帝没大家想得那么残忍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帝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决定撤藩,结果是由此引发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藩的造反,是为三藩之乱。

在之前关于吴三桂的文章之中,宋安之认为康熙帝撤藩并不等于杀藩,就个人而言,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只要他舍得自己在云贵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就好。但很多人认为并非如此,所以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吴三桂接受撤藩的话,到底是不是必死局面。

一、有着孙可望的前车之鉴,吴三桂接受撤藩肯定必死无疑?

有不少人认为,参考吴三桂之前降清的孙可望下场,吴三桂如果老老实实接受撤藩的话,那么肯定是必死无疑。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一回事,首先是时代不同,吴三桂是康熙时期,孙可望是清朝刚刚入关的顺治时期。

这其中差别可大了,清朝刚入关的时候,汉化程度不高,对于孙可望这种反复无常而且没用的小人,行事其实很是直接,从不会顾及名声不名声的,是没用了就直接杀之。

而且关于孙可望的死法是有争议的,一说病死一说被射杀,又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他就是被射杀死的。

而到了康熙时期,清朝汉化程度已高,为了笼络汉人士大夫,深受儒家影响的康熙帝,还特意诏征博学鸿儒。

康熙帝还以宽仁标榜,对于吴三桂这样对大清有功的异姓王,如果他老老实实接受撤藩,不给朝廷添麻烦的话,以帝王心术来看的话,肯定会留吴三桂性命的,以显示自己宽仁。

如果吴三桂在老老实实接受撤藩以后,莫名其妙的死了,康熙帝难免落得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骂名,很明显是没必要的。

二、康熙帝并非是卸磨杀驴之人

如果吴三桂老老实实接受撤藩,并且搬到辽东了此残生的话,那么就说明他这个平西王是对朝廷没有一点威胁了,康熙帝没必要跟一个无权无势的人认真,更没必要去杀他。

这个参考一下欺主的鳌拜就可以看出来,鳌拜当年何等嚣张,结果康熙帝智擒住他以后,也并没有杀死他,只是将其禁锢。

鳌拜欺主,康熙帝念其功劳,都可以留其一命。吴三桂如果老老实实接受撤藩,又有之前的功劳在,康熙帝更是没必要杀他。

而且清朝自入关以后,到了康熙帝时期,汉化已深,深受儒家影响,康熙帝身为其中佼佼者,在位时期,为了巩固统治,提倡的是满汉一家。

吴三桂身为前明降将,如果老老实实接受撤藩,其实也可以以此树立一个楷模的。康熙帝可以以此拉拢那些前明的降臣和降将,意思是只要你们好好干,肯定会善终的,朝廷不会滥杀无辜的。

当然可能还有人认为康熙帝残杀前明宗室,并非是什么宽仁之人,其实这跟卸磨杀驴没什么关系。自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对东晋宗室斩草除根以后,后面朝代大多对于前朝宗室采取的是残忍血腥的措施,虽然康熙帝这方面的确残忍,但是不能以此认为他就是卸磨杀驴之人,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三、吴三桂造反原因再探讨

其实达到吴三桂这种高度,之所以造反,不在于撤藩以后的事情,而在于撤藩带来的恶劣后果。

如果接受撤藩,那么意味着他在云贵一带经营十几年,妄图其家族如同明朝世守云南的沐氏一般的梦想破碎,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自然造反。

当然除却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到达当时吴三桂这种程度,很多事情已经是身不由己的,他即使答应撤藩,手下人恐怕也不会答应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表,就算他想放弃所有的一切,这个集团的其他成员也不会同意,所以这也是他造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吴三桂所在的利益集团,内部不说所有人,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同意撤藩的。

这个主要分两点来看,①是吴三桂身为前明降将,他的班底自然也是跟随他投降的军队,还有后来收纳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旧部。可以说在当时是不受信任,处于边缘化的存在,也只有在吴三桂手下,他们才可以得以重用,享受种种待遇。

②是吴三桂当时在云贵一带属于是半独立的状况,拥有的权力很大,而且朝廷每年还要耗费巨量银两供。“三藩鼎踞南服,糜饷岁需二千余万,近省挽输不给,仰诸江南,绌则连章入告,既赢不复请稽核,耗天下之半”。

大家想想吴三桂手下的将士,不是随他一起降清的前明将士,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旧部,在清廷根本受不到重用,属于边缘人士,对于清廷也无从谈起忠诚。

而云贵一带属于半独立状态,吴三桂在这里可谓是一手遮天,这些将士在此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吴三桂被撤藩了,他们肯定没有好日子过,还不知道排挤成什么样了,所以他们自然不同意撤藩,甚至会鼓动吴三桂造反,手下人的看法和鼓动,对于吴三桂肯定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所以说吴三桂之所以造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到了他这个高度,他身为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言人,有时候是真的身不由己,手下人的看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加之他不甘心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不愿就此放弃,所以自然是开始了造反之路。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不仅诞生出了璀璨耀眼的文化遗产,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
原创 郭... 前言 “天下谁人不通共!” 这是素有“运输大队长”之称的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后发出的感慨。 蒋介石的...
原创 中...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隐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原创 金... 在世界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这些奇观不仅包括各种精妙绝伦的制...
原创 世...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域十分辽阔的国家。而且不只是现在这样,从古代开始,中国在世界上就已经很有...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工程院院...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
原创 告... 唐朝是一个让华夏后裔无比眷恋的朝代,因为这个时代达到了华夏封建王朝史上最为辉煌的顶峰!但是,非常遗憾...
原创 古... 要问中国的文官制度有多少年的历史,仿佛在问中国的历史有多久。古代中国自从嬴政统一了中国,就正式进入了...
原创 姜... 周朝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声望的政治家。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此人在朝廷中的权力以及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