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世,不信鬼神,种桑办学,真乃中华民族之脊梁!
创始人
2025-05-30 02:35:19
0

原标题:民国乱世,不信鬼神,种桑办学,真乃中华民族之脊梁!

有位民国时期的学者回忆,自己之所以能学有所成,最感激一位办学的何先生。

当时河南世道不太平,军阀混战,土匪到处出没,他读完初小,要读高小需要去县城,但路途远,家里人不放心,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局面。

幸运的是,民国四年,当地的何先生在几个富户和乡绅的支持下,拟自办高小。可是经费筹措不到那么多,何先生就决定先办一所乙种蚕桑学堂,利用庙产种桑,学生自己养蚕,以丝斤收入,补贴学校开支。

由于土桑叶小而薄,专门大老远从湖州移植桑苗来。从挖坑、剪枝、除虫、采叶均由何先生亲自动手带着做,几乎没有一颗桑树他没有摸过。

当时的课程,除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等外,还有如栽桑法、养蚕法、制种法、蚕病理、土壤学等非常繁重。

何先生做事认真,规定学生每天作文一篇,对功课督促极严。

他说过,除了吃饭,我不拿学校的钱!他请的几位先生,每月只有几吊钱的待遇,其中有位教蚕桑法的先生,仅毕业于县城的乙种蚕桑学堂,被劝学委员指出资格不够,何先生争论说,我也知道他不合格,但我穷,我请不起别人。

以后让这位先生到南京念了四个月的书,便算合格了。

学堂开办第一年,由于何先生的督促与学生们的努力,养蚕成绩很好,共收入六七百吊钱。这一来,学校的设施与教师的待遇得到改善,何先生也接受大家的劝告,以后每月拿五六吊钱的薪水。

他生活过的清苦,好在有一定名望,逢年过节,有人送点酒食给他,可以解解馋。

初办学堂时,遭到过一些头脑僵化的士绅的反对,因为自从庙宇改充学堂后,庙会就没办法举行。

有人向县府控告,当时正鼓励兴学,所以何先生赢了官司,因此有些乡人更恨他。

原本庙中有一娘娘殿,里面有上百的泥塑娃娃,民间谣传说偷了回去,即可生儿育女。何先生不信这些,亲自动手将神像和一大堆的泥娃娃打毁,埋在田里。消息传出后,成群的老太婆曾来闹事。

此外,学堂缺桌椅,他把传说有神鬼加持的老树伐倒充用,更激动公愤。一日,天空中大响春雷之后,学堂门口挤满人群,共约一二百人,多说来看雷怎么劈死打何先生的,可见乡人当时还多么愚昧。何先生遭遇这类事情,毫不在乎。

何先生除了办高小,还顶住压力做成了男女合校。如果专门办一所女学,乡间风气不开,上学者少,负担不了,因此何先生决定男女生兼收,这还是民国七年,“五四”以前的事。

何先生从来不看报纸,主要是无力购买。学校除了“教授法”一类的书外,也没有其他参考书,设备十分简陋。他的国文造诣,现在回想起来,谈不上特别好,但明畅清通。

先生的长处很多,唯一的短处是抽鸦片,仗着身体好,可以几天不吸,也可以连吸不停。他自己玩笑:人不能都好,总得有一样毛病。

他视学校如自己家庭,一生从未离开。教育厅表扬他,奖个银牌子,他说银牌有什么用?不如给学堂二百元。

学校办到了民国十年前后,由于声誉好,许多乡间子弟不进城里的学堂,专门到此处念书,后来再去开封读书的成绩多出类拔萃。

民国十六年,教育厅说何先生不是完全师范毕业,不够资格当校长,他仍在学校,改专任教职,始终未离开学校一步。

当民国二十四年,他六十岁生日时,有几个学生凑钱给他立了一座碑,并为他盖了三间瓦房。当时前来致贺的教育厅委员说:这位先生的毅力、刻苦真是少有。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令人瞩目的王公贵族,他就是怡贤亲王胤祥。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他出生于康熙...
原创 溥... 溥仪,作为一名襁褓中初登皇位,少年复位,中年再即位的末代皇帝,一生命运波折。 生于乱世的他,已不再...
原创 民... 宋教仁,国民党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在他即将成为新成立的民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
原创 北...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九鱼亭 字数:2376,阅读时间:约5分钟 编者按: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原创 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主导建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并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这两大阵营就是以美国为...
原创 吕... 三国时期,吕蒙将关羽杀死之后,却暴病身亡。 当时正值壮年的吕蒙为何突然身患重病? 得知吕蒙死后,孙权...
原创 “... 章惇,字子厚,福建浦城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曾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北宋时期的著...
原创 同...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曾是一次次轰轰烈烈的社会动荡。然而, 同样是农民起义,为何朱元璋能成功...
原创 从... 蒋英究竟有多美,能让钱学森院士称之为一眼万年的美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时候的蒋英和家人...
原创 刘...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