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国民党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在他即将成为新成立的民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总理的前夜,被一记冷枪终结。
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众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超过半数,由于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加起来只有223席,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
宋教仁此时虽年仅31岁,却已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
马上他将以党首身份组阁,很快,他还就将成为责任内阁总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于是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黄兴、于右任以及廖仲恺等人准备从上海火车站搭乘火车前往北京参加4月的国会开会礼。
但是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热闹的氛围,紧接着宋教仁痛苦地说道:"我中枪了。"刺客仍不肯放过他,又接连开了两枪,随后逃亡。奇怪的是,每天必有警察巡逻的火车站,今日竟然一个巡警也没有。
当晚,医生从宋教仁身体内取出子弹,发现弹头有剧毒,伤势危重,药石无医。
宋教仁从昏迷中挣扎醒来说道:
“这次我北上,是要竭力调和南北意见,以便集中全国力量一致对外。“
他断断续续地说,”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活不下去了,请你们快拿纸笔代写遗电。“
在宋教仁留下的电文中,说:
“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宋教仁至死没有放弃对袁世凯的幻想,还希望他能够化伪为诚,改专制为民权。
最终在22日上午4时,宋教仁病势恶化,双手发冷,在痛苦中渐渐咽了气,年仅31岁。
只需要一个夜晚的距离,宋教仁或许会坚守住宪政的理想,而避免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
但偏偏在那时,
上海北站的那声枪响,宋教仁中枪身亡,民主宪政的理想也随之幻灭,一系列蝴蝶效应后,那声枪响最终演变为子弹的混战,掀起了血肉的厮杀,将新生的民国再次送入尸横遍地的坟场。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遗憾吧!
#冬日生活打卡季#
?
#历史#
?
#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