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公民阶层的崛起和闲暇时间的增加,读书的需求不断增加。那个时代产生了大量的通俗小说。
其中,《封神演义》结合了历史。虽然它的文笔和讲故事比同时代的小说逊色很多,但它的故事结合了历史,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这是同类中唯一的一款。因此,封神演义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尤其是明代小说,一个通病就是把好人写成优秀,把坏人写成很坏。所以,封神演义中有一个最坏的人物,他也是中国最坏皇帝的代表。他就是纣王。
小说中,纣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实则对古神女娲产生淫念,并在壁上留诗,因而遭受女娲之祸。
但妲己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坏事都是纣王干的,比如杀忠良、发明大炮之刑、挖出比干的心脏、杀害自己的妻子、在酒肉池里放荡、杀戮等。姬昌,西伯侯。其子伯考将其制成肉馍供西伯侯食用,并作其他恶行。
最终他不满意,西伯侯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攻打商纣王。虽然旅途坎坷,但最终姬发率领的诸侯联军打败了商纣王,而他自己也自焚而死。
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纣王形象,而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成语叫“助纣王作恶”,指的是辅佐纣王做坏事的人。都是用成语写的。可见纣王算是很不好的了。
但真实历史中的纣王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说说名字。纣王是后人给他的谥号,不是他的名字。谥号是对皇帝一生的概括。周是什么?
“滥杀无辜,为贼而仁,谓之周。”谥法明确规定,这个谥号是非常不好的。纣王正式称他为辛帝。
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如果你看到电视剧里有人叫纣王,就笑一笑吧。活着的时候不可能被称为纣王。
那么,小说中提到的纣王是历史真实的吗?事实上,差距很大。然而,写《封神演义》的许仲霖,对几千年前的纣王并无怨言,我们又何必去污蔑他呢?
这不能怪多次科举落榜的许仲林同学,故意破坏。主要原因是纣王的形象一直不好,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是越来越不好。
而抹黑他的人,正是周朝的人。另外,周朝一直被中国历朝历代的周朝视为模范王朝,尤其是周公时代,确实不错。
既然周朝这么好,他推翻的商朝一定是腐败的,纣王一定是荒淫无耻的。历史总是具有叠加效应。
一件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一两句话,被后人不断地添加,最终演变成一个复杂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断累积的结果,本来只是史书上的一句话,故事基本上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纣王所做的都是大事。确实是因为这些大事,才让西方的周人一时措手不及,突然遭到袭击而灭亡。而且,连孔子都说,西周其实周朝的制度并不像商朝那么发达。与商朝相比,周人更像是一群野蛮人。
纣王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地与东夷作战。有“十祭伐夷方”的记载。正是这种领土的不断扩张,导致了商朝的不稳定。
尤其是想要打仗,就需要财政的支持,而财政的支持必然会导致内部利益的加速掠夺,从而导致部落的叛乱,其中以周人为最大。
从征服八方的意义上来说,纣王其实是一位有前途的君主。然而,这样的成就最终还是击败了内部叛乱。最终,纣王被历史定义为最无耻、最荒淫的皇帝代表。
本质上,纣王是一个像汉武帝那样的人物,但是他并没有遇到像汉武帝那样稳定的内部环境。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最终自杀了。
事实上,周朝建立后,他们继续到处征战,消灭那些不听话的部落。与商朝相比,周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他们更擅长战斗。这种模式持续了数千年。对文明的演变非常熟悉。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关于商代的记载其实很少。读者掌握的信息很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抹黑纣王。到了《封神演义》达到顶峰的时候,塑造了一个对人类和神灵都愤怒的人。
《中国历史手稿》主编郭沫若曾说:他对东南的经营,使中原文化逐渐向东南发展。在我国苏西北和长江流域的初步开发中,狄辛做出了贡献。
他很像后世的隋炀帝。开辟新的疆域后,他的成就被后来者夺走了。然后他们继续诋毁这位有前途的君主。最终,他的大才大略变成了浪费人力和财力,严格执法变成了严厉惩罚。 “正法”这个名字毫无意义。
总之,纣王是历史上成王败寇的典型代表。如果你输了,你就被打败了。然而,真正的纣王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个无能无知、只知道吃喝杀戮忠臣的纣王。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系列(01)(作者:赵烈名臣)
本文为文史自媒体赵烈名臣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你!
我讲最狂野的八卦,讲最正确的历史,每天为您提供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