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死不葬,虫流出户!”这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结局,描述的是齐桓公死后没有人为他举行葬礼,结果尸体腐烂生蛆。这位昔日的霸主,最终却沦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实在令人感慨。
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在即位之前,齐国因为前任齐襄公的荒淫无道,导致礼义廉耻四德失落,国家陷入瘫痪状态。尽管齐桓公本人也有好色之嫌,但他善于用人,特别是重用管仲。管仲在位时,国家逐渐走上了正轨,齐桓公的霸主之路也随之展开。然而,随着管仲去世,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也逐渐被取代。
管仲在弥留之际嘱咐齐桓公远离三个人,分别是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人都是奸佞小人,专门讨好齐桓公。比如,易牙听到齐桓公感叹自己没吃过人肉,便回家将自己四岁的儿子杀死,做成菜送给齐桓公。管仲生前曾协助齐桓公立太子,但其他儿子却不服从。齐桓公的其他儿子们密谋欺骗,甚至考虑如何除掉齐桓公。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来到生命的尽头。临终时,身边没有一位亲人,曾经围在他身边的“忠臣”们一个个都消失了。他的儿子们在他居住的宫殿外筑起高墙,彻底隔断了齐桓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齐桓公坚持了数十天后,最终离世。老国王去世了,新国王还未产生,齐桓公的儿子们忙于争夺“皇位”,哪里有时间为他举行葬礼。整整过了两个多月,齐桓公的尸体一直停在宫床上,最终腐烂,尸蛆遍布宫殿。
一代霸主,在生前权势滔天,名垂青史。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被儿子冷漠置之不理,最终活活饿死。
参考资料:《春秋五霸之齐桓公》、《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