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左宗棠带领军队踏入新疆,拉开了收复新疆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为人熟知,深刻地铭刻在历史书籍中,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尽管这看似一帆风顺,实际上却充满曲折与挑战。左宗棠几乎是凭借个人力量来实现新疆的收复。我们可以回溯一下历史的脉络。
1864年,新疆爆发了一系列起义,各地涌现出众多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相互争斗,其中一派割据政权处于劣势,开始向外求援。于是,阿古柏率军自中亚进入新疆,迅速占领各地,消灭了众多割据政权,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到1870年,阿古柏几乎占领了整个新疆,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沙俄趁机出兵并占领了伊犁地区,使整个新疆陷入沦陷状态。这段时间跨足了十多年,清朝无法干预,主要是因为国内仍饱受内乱之苦。 1864年,太平天国刚刚灭亡,内乱未平,清朝还需应对捻军的威胁。太平天国起义期间,陕西、甘肃等地爆发内乱,一直持续到1873年方才得以平定。清朝面临多重危机,新疆问题只是其中之一。直到这些内忧问题解决后,清朝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新疆问题。 然而,一旦内忧平息,清朝内部却出现意见分歧。面对新疆问题,朝中形成两派:一派以左宗棠为首,主张塞防优先,力主收复新疆;另一派以李鸿章为首,主张海防优先,主张先发展海军,再考虑收复新疆。这场“海塞之争”引发了激烈争论,两派观点各执一词。左宗棠作为湘军的领袖,在朝堂内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而李鸿章则是淮军领袖,更在洋务运动中留下深刻印记。此外,由于清朝财政状况有限,同时进行塞防和海防是不可行的,进一步加剧了争端。这一时期,清朝面临的是一场既经济有限又需要全力以赴的收复新疆的复杂决策。 最终,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获胜,清朝决定优先处理新疆问题。这也奠定了左宗棠在新疆历史上的关键角色。然而,仅仅在政策上达成共识还不足以解决新疆问题,因为资金短缺成为新的制约因素。清朝最初只拨给左宗棠两百万两白银,远远不足以支持庞大的军事行动。后来,清朝从各省调拨三百万两白银,总计为左宗棠筹集了五百万两。然而,这依然是杯水车薪。在1877年,左宗棠得到清朝允许,以各地海关为担保,向汇丰银行借了五百万两白银,总计凑足一千万两。虽然这些资金远远不足以支持整个行动,但勉强够用。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正式为收复新疆做准备。这一年,清朝决定塞防优先,但并未放弃海防。在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的同时,清朝从英国购买了众多军舰,并开始操练水师。尽管左宗棠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疆,但清朝始终保持对海防的高度警惕。这表明,塞防与海防并非二选一,而是同等重要。左宗棠的决策为后来的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 左宗棠进入新疆前,已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在进入新疆之前,他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准备物资和筹措军费。这种周密的策划使得清军在进入新疆后能够迅速行动。根据左宗棠的战略定位,清军先收复北疆,再扩展到南疆。这一有条不紊的收复计划显示出左宗棠的军事谋略。 1876年,左宗棠64岁高龄,本可以安享晚年,却义无反顾地率军进入新疆。在战略上,他不仅解决了军费问题,更亲自指挥军队实现了收复新疆的壮举。左宗棠在进入新疆途中甚至种下了大量树木,展现了他对环境保护和绿化的关切。 然而,清军收复新疆并非一帆风顺。新疆地域辽阔,交通困难,军事行动的成本极高。而左宗棠的进军不仅要面对势力强大的阿古柏,还要处理后续的伊犁问题。在完成北疆的收复后,左宗棠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即收复伊犁。此时,清军在新疆的军费几乎耗尽,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清朝和沙俄最终在1881年签订了《伊犁条约》,正式收复伊犁,标志着整个新疆问题得以解决。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轻松,也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从1878年到1881年,清朝不断向新疆调拨资金,总计超过2600万两白银。考虑到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不到一亿两白银,这几乎是耗尽了清朝的国力。左宗棠不仅争取了朝中的支持,还在国际上积极谋取援助。他的坚持和努力为新疆的收复奠定了基础。 1878年至1881年这段时间,左宗棠率领的清军在新疆保持高度戒备,为谈判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这一时期,清朝军队虽未直接交战,但一直在积极备战,为后续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了新疆问题,清朝在整个过程中耗费了2500多万两白银。左宗棠的坚持和战略谋划成为清军最终收复新疆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说,清朝收复新疆的过程既是一场军事行动,也是政治谈判和经济筹资的综合体现。左宗棠的坚持、战略谋划和对资源的巧妙运用为整个过程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不仅在军事上显著,还体现在对清朝国力的激发和新疆问题解决的全面考量上。清朝对左宗棠的赞誉和追赠太傅,谥号“文襄”,以及入祀昭忠祠、贤良祠,都彰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1876年,左宗棠进入新疆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通过他的坚持、谋略和全面准备,成功实现了新疆的收复。这段历史故事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篇章,也是左宗棠政治智慧和胆识的生动写照。左宗棠的不懈努力和清朝的全力支持为中国的边疆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石,留下了永恒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