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雍正王朝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两位至关重要的人物:隆科多和年羹尧。在康熙朝末年,夺嫡风波中,雍亲王胤禛成功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然而,他能够稳坐龙椅,离不开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得力助手的支持。
在康熙四十年,年羹尧被任命为四川巡抚,年仅30岁。年轻而出色的他在四川的任职表现出色,赢得了康熙帝的赞誉。康熙50年,康熙亲自主持婚礼,将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年氏并非传统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强势妇女形象,相反,她行事小心谨慎,宽厚大方。因她的支持,雍亲王得到了年羹尧的坚定支持。雍正继位后,年氏更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雍正对她格外呵护。 雍正元年,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领三军平叛青海罗布藏丹津的起义。年羹尧战功赫赫,成功平息了叛乱,为此他被加封为一等公,并获赏子爵爵位,由其子继承。雍正帝甚至特旨宣布,边疆大臣有关兵事、粮草等事务,可以直接与年羹尧商议,无需层层上报,显示出对年羹尧的高度信任。 然而,权力的顶峰有时也意味着个人作风的骄纵。年羹尧在地方上称王称霸,对官员索财索妾,嚣张跋扈。这引起了雍正帝的不满,但他选择了默默忍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年羹尧的态度越发不可收拾。他甚至在雍正面前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皇权的蔑视,不屑行跪拜之礼。雍正明白,若不采取措施,年羹尧将成为巨大的威胁。 雍正三年,年羹尧开始被调职,权力逐渐被削弱。朝中大臣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雍正帝借机将其罪行罗列成91条。年羹尧最终被判处死刑,雍正帝在维护皇权的同时,也显示了对背离皇权者的严惩态度。 年羹尧之死,年府被抄家,发现了汪曾祺的《西征随笔》。这本书中竟有“皇帝挥毫不值钱”七个大字,激怒了雍正帝。雍正帝下令将汪曾祺斩首示众,更将其头颅悬挂城楼,彰显了对对背叛皇权者的严厉惩罚。《西征随笔》也被列为禁书。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即便是大功臣,一旦触及皇权,也难逃牢狱之灾。雍正帝在这一过程中,既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又展现了严明的法治原则,为后来的治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