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就会想起她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临终遗言也感人至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这是国父对公的遗言。国父还有一句对私的遗言“弗以夫人无产而轻视”这是他对小自己27岁的妻子宋庆龄最后的保护吧,以此来阻止国民党拿宋庆龄没有子女做文章。
国父孙中山和国母宋庆龄虽然只有十年的夫妻相伴,但此后,宋庆龄为了践行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与蒋、汪斗争,与国民党决裂,与宋家人决裂,孤独又倔强地坚持着国父的遗志,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两人跨越年龄的爱情,感人至深,但他们的爱情,注定和普通人的风花雪月不同,甚至可以说,没有风月,有的只是革命的理想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但两人的铿锵同行,又胜过风月。宋庆龄出身于1893年1月27日,父亲是上海的一个牧师兼实业家,家境富裕,宋家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拥有西方教养和生活方式的富有的家庭。她的父亲宋嘉树即是实业商人,也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和同路人,靠着自己的资产和人脉,一直支援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可以说,父亲宋嘉树是宋庆龄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的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思想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宋庆龄。由于父亲和孙中山是挚友,所以宋庆龄从小就知道孙中山是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英雄,了解父亲在各方面支持他的事业,因而对他非常仰慕。宋庆龄在自己的《自述》中曾说“由于家父是孙博士在其革命工作中最早的同志之一,因此在孩提时起我就熟悉他的名字和志向。”——宋庆龄《自述》
1907年宋庆龄到美国读书以后,她的父亲仍经常给她去信,寄发剪报材料,把国内发生的情况告诉她。1911年,得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时,宋庆龄正在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她充满激情地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为“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欢欣鼓舞,言辞中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义。
宋庆龄当年同学的忆述:“沉默寡言的庆龄把心思用于另外一种方面———潜心思考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内在意义,考虑她父亲宋查理和他的朋友孙逸仙博士魂牵梦萦的革命事业的是非曲直……她在内心深处已经是忠贞不二的谋反了。”
辛亥革命使宋庆龄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这为她不久以后全身心地支持和投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可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此领导反袁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革命等。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庆龄的父亲在日本帮助孙中山筹集革命经费,大姐宋霭龄则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3年8月,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抵达日本与父母家人汇合。9月16日,宋庆龄与大姐一起去拜访了孙中山,并与大姐一起协助孙中山的工作。
1914年,大姐与孔祥熙结婚之后,热爱革命热爱政治的宋庆龄主动请缨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据宋庆龄本人回忆那段岁月,“因受着革命事业的激励和对新中国富强的渴望,我常常利用自己打印《圣经》作为掩护,替着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仁们打印一些反映民主自由的进步文件。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很荣幸能够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长此以往,二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因着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宋庆龄对孙中山产生了近似于少女对英雄的崇拜。爱情,孙中山从未真正体会过的感情,不仅给他以慰藉,也成为激励他在失败中奋起的动因之一。年轻、美丽、温柔、深情,充满朝气的宋庆龄还带来了西方的民主主义。而结婚对于宋庆龄,当时只意味着“委身革命”。多年以后,宋庆龄向埃德加斯诺谈到她与孙中山的婚姻时,用风趣和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她当时的感情: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爱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拥有着特殊的情感载体,可以说,是共同的理想和伟大的情怀让两个年龄层的人走在了一起。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爱始终处于一个无私的境界,她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战友和同志。甚至是在他消沉迷茫时的支撑,宋庆龄对国父的爱还有一种牺牲自己保卫领袖的情节在,这个我们以后再说。知道了女儿和好朋友有了感情,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宋庆龄的父母,宋家父母坚决反对这段感情,原因无他,其一,两人年龄相差太多,孙中山年长宋庆龄27岁,足可以做父亲。其二,孙中山有妻子和孩子,孙中山的儿子比宋庆龄还大呢,宋家父母坚决不许女儿做妾。其三,孙中山的工作太危险,出于革命情谊,宋父可以无怨无悔。多方筹款支持朋友闹革命,但不代表能接受自己二十多年的朋友变成自己的女婿,尤其还可能随时为革命事业牺牲。
站在父母的角度,宋家父母考虑的问题其实一点不过分,宋父更是恼羞成怒,把宋庆龄软禁起来。1915年8月,宋父给孙中山信中曾称:“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我们的女儿不会为任何人作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王、皇帝或者是总统。我们可能贫于‘物质’,但是我们既无贪心,更无野心,不大可能去做违背基督教教义的任何事情”。
而孙中山也是真心爱着宋庆龄,另外,出于革命和党内舆论考虑,孙中山与自己的妻子卢慕贞离婚。并派人去上海营救被软禁在家的宋庆龄,10月的一个晚上,在女仆的帮助下,宋庆龄给父母写好小纸条,便跳窗而逃,去日本和孙中山汇合。10月25日,宋庆龄逃到日本的第二天,相差27岁的两个人终于签订了婚姻协议书。那一年,宋庆龄22岁,孙中山49岁。
宋父得知女儿与孙中山私奔后,与妻子立即追到日本。试图解除女儿的婚姻,但并未成功,宋父甚至把孙中山一顿大骂,有宋庆龄为证。“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孙中山)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为征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断绝往来,与我断绝父女关系。”——宋庆龄
见木已成舟,女儿坚决不肯回头,孙中山也再三保证,对宋庆龄是真心相待,宋父磕了三个头,把女儿托付给了孙中山,便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宋庆龄也不是不知道父母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和爱,只是,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孙中山那种超越男女之情的爱。
宋庆龄在晚年回忆当初的往事时,说道:
“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这可能也是宋庆龄去世前,遗嘱不跟孙中山合葬中山陵,而是葬入宋氏家族墓葬群的原因之一,生前不能为父母尽孝,只好以这种方式来回馈父母。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在临终前,他嘱托女儿和下属要善待宋庆龄,并且不要让宋庆龄伤心。“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遗嘱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与孙中山有着不同信仰的孙中山儿子——孙科料理后事,她做出了一国之母、一夫之妻的表率,不仅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孙科和他的两个妹妹,还和孙中山的前妻卢慕贞关系和睦。
宋庆龄为人处世周到,善良,或许也正是因为宋庆龄在婚后与卢慕贞关系和睦,对待孙科等孙中山的子女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她们也没有做任何对宋庆龄不利的事。这也保证了孙中山的家族稳固。宋庆龄陪伴孙中山一共十年。十年换一生,宋庆龄是否会后悔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国父和国母的爱情,从来不因风月,即便生死相隔,感情依旧不变,如果让宋家二小姐重新选择,她定然还是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