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颜良、诛文丑是关二爷一生之中的巅峰时刻。虽然关二爷曾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但华雄毕竟咖位不够,说服力不强。颜良、文丑俱为河北名将,他们属于碾压曹营武将集团的存在;官渡之战又是天下最大规模的作战,关注度自然空前。可以说,关二爷在举世瞩目的时空节点秒杀了两位当世战力最强,声威大震。
但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关二爷斩颜良属实“不讲武德”。颜良在外挑战,关二爷没有选择传统的自报家门然后拉开交战的方式,而是直接骑马从曹军大营奔腾而出。其坐骑赤兔马乃是天下第一名马,奔驰起来自然是气吞山河,如同一把利刃将袁绍数十万大军的方阵划出一道口子,径直杀向颜良。但可疑的是,颜良明明看见关二爷策马提刀杀将过来,却没有做任何战斗准备,而是“方欲问”,结果被关二爷手起刀落结果了性命。袁绍军团见主将已经完蛋,瞬间泄了气,作鸟兽散,大败。
颜良“方欲问时”,究竟打算问什么?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依旧没有丝毫防备,属实反常。于是后人推测,颜良看到关羽单枪匹马而来,很可能认为他是来投诚的。明朝人蒋大器在读《三国演义》时就此段情节做过如下批注: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虽然这不是罗贯中原文,但相当有道理。当时刘备在袁绍帐下效力,且已经知道了关羽的下落。于是在颜良出征前嘱咐颜良,向颜良说明了关羽的外貌特征,让他见到关羽后告知自己已经投入袁绍麾下,借此招募关羽。颜良听从了刘备的言语,于是在阵前看到关羽单刀奔来,以为他是来投奔的,于是毫无戒备。却不想赤兔马太快,颜良话还没说出口便被一刀结果性命,堪称黑色幽默。
因此,颜良确实死得冤枉。如果关羽没有赤兔马,二人拉开架势真刀真枪干一场,颜良未必会轻易败给关羽。颜良因为在演义中出场实在太少,以至于世人对其战斗力没有明确的认知。但从他仅有的几次出场而言,绝对能看出他的武艺不同寻常。韩馥在冀州时因为害怕袁绍夺自己的地盘,于是设下鸿门宴想要干掉袁绍,结果当刺客冲出来的一瞬间,被颜良一招击杀,可见这位河北第一名将的反应能力何等惊人。白马面对曹军,颜良先是秒杀了曾经吕布帐下的得意大将宋宪和魏续,之后二十回合打得徐晃夺路而逃。须知典韦死后,徐晃便成为了曹营战斗力第二强的战将,仅次于许褚。即便是许褚,胜过徐晃之处也相当有限,二人曾经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如此一对比可见,即便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虎侯”许褚,在颜良面前也不过就是个炮灰。所以在徐晃被轻松击败后,曹操营中包括许褚在内,无人再敢出战。这就叫威慑力,这就叫压迫感。
关二爷的战斗力自然也不弱。下邳城之战,关羽被围在土山上,曹操派夏侯惇、徐晃、许褚三路大军合围关羽。关二爷为了突围,先是杀退了夏侯惇,接着面对徐晃和许褚联手,二爷奋起神威,击退二人,可见武圣之名果然不虚传。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关二爷一没有赤兔马的加持,二来人困马乏,三来士气低落,在种种不利条件下能有如此表现,实属不易。如此看来,颜良的表现终究是差关二爷一些,但并不存在档次的差距。以曹营最强战力许褚和徐晃作为对比,关羽和颜良均能抵挡住二人。不过关二爷从来没有像颜良那样,轻轻松松击败过徐晃这个档次的对手,可见,关羽进攻的犀利程度要差一些,也就是说他的武艺技巧可能不足,空有一身天赋无法发挥。从颜良的战斗风格看,他是一个武技十分精湛的将领,同时天赋也不差。因此,综合起来看,以实战而论,如果面对面公平交手,关二爷还真的无法战胜颜良。
评英雄人物,都是以结果而论。关羽斩颜良文丑,是客观发生的事实。但我们要明确一点,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颜良的真实战斗力是不输关二爷的。如果关二爷没有赤兔马,没有偷袭,二人的对决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