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读过三国的书友,对诸葛亮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隆中定下三分天下的计策,辅助刘备从屌丝逆袭成高富帅,可以算是谋士中“天花板”级的存在。刘备在西川立业后,诸葛亮一直在辅助主公治理西川,而西川其实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那么问题来了,四川人民对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在四川省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第一点:孔明是四川人心中的英雄。孔明的事迹自然不用过多介绍,刚出山时就用两把火证明了自己“卧龙”之名名下无虚,赤壁之战后,他又用高明的外交政策,使主公刘备逐渐在诸侯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真正让刘备立业的还是夺占了西川,自此西蜀建立。建国后,孔明又将先进的农耕理念和对天气的预判等技术普及开来,使很多农民受益。对于税收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四川百姓的爱戴。所以百姓们对七星坛祭风、锦囊退万军等传说都是深信不疑,虽然历经两千年,但诸葛亮的传说和事迹至今仍然是家喻户晓。第二点:孔明打开了四川省的交通格局。在三国后期,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六出祁山,孔明为了避免西蜀偏安一隅,决定出师北伐,剿灭汉贼,兴复汉室。当时因为关二爷失了荆州,没有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蜀军出山就要经历千里蜀道,运粮方面成了最大问题,孔明根据蜀道的实际情况,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了运粮问题。随后又在数次北伐中修葺蜀道,让其成为真正的交通要道。这也让偏僻的四川和其他省市建立了交通联系。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四川省有了新的交通网,但是孔明六出祁山也加剧了百姓的负担,毕竟战争是最容易动摇国民经济的方式,所以对于数次北伐带来的巨大损失,也是孔明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点:孔明增加了四川人民的军事自豪感。在北伐之前,诸葛亮为了稳定南方的局势,给自己带来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所以选择了平定南蛮之乱。但是这南蛮王孟获每次被擒获却始终不服,一再挑衅。孔明为了彻底消除隐患,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发誓永不谋反,自此也换来了南方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不但妙计层出不穷,而且像诸葛连弩这样的发明创造也都大放异彩。虽然最终北伐失利,但是孔明的付出和先进的战术理念给四川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抗战时期,四川人民建立了一道钢铁长城,阻止侵略者的入侵,虽然牺牲了很多革命先烈,但是四川人民用自己的死战不退、寸土必争的顽强精神让世界记住了这座英雄的省市。第四点:武侯祠代表着四川省的文化底蕴。四川成都的武侯祠相信无人不晓,现在很多去成都的年轻人都会去武侯祠打卡,感受当年三国时期的文化景象。成都中还有独立的武侯区,并且设立了很多当年与孔明有关联的名胜古迹。作为一个文臣,能够在一个省市中有如此广大的纪念区域,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是很罕见的。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四川人心目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他让四川人民有了新的文化理解,也增进了各省市和四川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在祖国各地的普及。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四川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无可取代的。四川人民不但爱戴他,而且对他曾经的事迹以及遗留的文化理念都有继承和宣传,通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和积累,已经形成了四川省独有的文化底蕴,四川能够成为一座英雄的省市,和诸葛亮的一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