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很多次,而项羽不行?七字原因充满玄机!因为政治决定军事,而不是反过来!如果楚汉争霸只是刘邦和项羽在争夺天下,那么刘邦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他不会有失败很多次的可能,一次就完了。然而楚汉之争,表现形式上是刘邦和项羽在打,实际上是对秦亡以后的政治形态进行一次重新的洗牌,在这场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不会是一场战役或是几场战役,而是民心所向,诸侯所投,千言万语换做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们首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刘邦在开始反项羽的时候,一路高歌猛进,没有费什么劲就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虽说后来让项羽杀了个回马枪,损失惨重,但同时期,项羽却不能攻破关中,直取汉中,也给刘邦来这么一出,为什么?事实上,在楚汉相争的四五年里,项羽始终就走不出河南地界,来来回回就是魏梁之地,而在灭秦之战中,项羽虽然遇到秦军主力,也很快击溃了他们,直接去打函谷关,入取关中,如探囊取物!同样是打仗,为什么前后差距这么大?
因为项羽的政治失败了!灭秦的时候,正如韩信谋士蒯彻所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以亡秦是民心所向,项羽不用考虑政治上的因素,只努力打仗就行,而打仗,正如韩信所说:项王为人,暗恶叱咤,千人皆废!也就是说同时期,没人打得过项羽!楚汉之争,形式又为一变!亡秦之后,项羽为天下宰,但宰割不均!被分封的十八路诸侯,贪图自己所得,在楚汉之争中处观望态度,而那些在亡秦战争中出力却没被分封的豪杰当然就会对项羽不满,像陈余,彭越等等,就会站到项羽的对立面,而项羽这个人又是不愿分利给别人的人,所以才造成了他屡次能击败刘邦,但却无法决定战局的情况。
战争,打的也是后勤,就梁地一处,彭越到处阻断烧毁项羽的粮道,他根本无法进军,只得不断的驱赶彭越,彭越呢?就跟你打游击,你来我跑,你走了我再来,反正你再能打,就是一个人,你分不了身,我就给你捣乱。
刘邦是个政治天才,只要打项羽的,要什么给什么,绝不吝惜。在正面战场,主要由刘邦对抗项羽,当然,谁也打不过项羽,就造成刘邦老逃亡的局面,但与此同时,韩信在消灭那些墙头草的诸侯,彭越在毁坏项羽的粮道,从政治上来看,刘邦完全掌握着局面,所以刘邦战败了一点不影响大局,他跑回关中就完了,组织力量再来,而项羽丧失了亡秦时的民心所向,又不被诸侯信任,有能力的人跟随他什么也得不到,纷纷背弃,即便他能在军事上打赢刘邦,只要刘邦不死,他也没什么改变局面的作为,而等到他的势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死的那一定是他!
从军事上来说,亥下之战是一场围困战,而不是围歼战,实际上没有人能打过项羽,但能困死你!项羽的部队在被围困,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又被四面楚歌,搞的心情很不好,他们是一步步溃散而去的,并非被击败,刘邦玩的还是政治上那一套,心理战!但是要玩成这个心理战也不容易,为了造成对楚军的绝对压力,他给韩信和彭越都许了王爵,最后造成绝对优势而获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给我们一种印象是刘邦老失败却没事,而项羽失败一次就完了,其实刘邦在政治上一直是绝对优势,他需要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而军事不过是政治的一种手段,所以刘邦需要的只是时间,用时间来消化完项羽因灭秦拥有的全部政治优势,他要用自己的失败换取整个军事态势的转变,当这种转变发生的时候,也就是项羽失败的时候,无论项羽有多能打,政治的失败也会终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