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手提箱在德国被盗,惊动中德高层,窃贼竟是他!
1930年4月1日,是宋庆龄在柏林预定搬家的日子。从旧居“打的”前往新住处的过程中,宋庆龄蓝色的手提箱不见了。
这是一个装着重要文件、贵重首饰和现金的手提箱,其中包括最疼爱她的母亲送给她的陪嫁首饰。
宋庆龄只好打电话给德国警察局,随后又打电话给中华民国驻德国公使馆。中国公使馆负责官员梁龙接到电话后,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向中华民国驻德公使蒋作宾做了请示汇报。
两天后,中华民国驻德国公使馆口头照会德国外交部,要求侦破宋庆龄手提箱失窃一案。德国警察总署得到上级的有关指令后,也立刻把此案列为涉外的重要案件。但考虑到宋庆龄来德的保密身份,所以这又是一个不能向外声张的、外松内紧的特殊案件。
然而,匆忙间快一年过去了。虽然中国驻德公使馆多次向德国外交部发了照会,虽然德国外交部、内政部、公安监察委员会、柏林警察局及其刑侦处的文件函电往返频繁,催促尽快侦破此案,但并无突破性进展。
正当负责侦破此案的官员冥思苦想、忧心忡忡之际。突然,案犯露出了狐狸尾巴。
1931年3月16日,两个德国人来到柏林一家当铺要当一条珍珠项链。通常来当东西的人,多半要价都比当铺给的价要高。但这两个人对如此珍贵的项链,要价之低与其本身价值相差如此悬殊,而且神色慌张,表情很不自然。老板感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不动声色地收了这条项链,并从旁打听到了他们的地址。两人走后,当铺老板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地赶到了警察局,一五一十地做了报告。经过查证,来当珍珠项链的一个青年正是一年前宋庆龄搬家时,搭载宋庆龄的那个“的士”司机。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案犯,终于“自投罗网”了。
原来,在宋庆龄付了车费下车后,彼茨科夫斯基驶向繁华闹市,寻找新的顾客。无意间,他发现后座上放着一个蓝色的手提箱。毫无疑问,这是刚才乘车的中国夫人遗忘下来的。彼茨科夫斯基立刻转动方向盘,七绕八拐地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当他把箱子打开时,不禁“哇”的一声喊出了口。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很多晶莹剔透、珠光四射的珍珠宝石和明晃晃的金银首饰,以及一些美元。随后,彼茨科夫斯基回家与妻子一商量,就把这只蓝色的手提箱偷偷地藏匿起来了。虽然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但小两口还是做贼心虚,他们既不敢向外人声张,也不敢把这只蓝色的手提箱拿出来倒卖出去。
时间过了快一年,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彼茨科夫斯基生意清淡。为了补贴家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铤而走险。根本不识货的小两口挑挑拣拣,选出了这条珍珠项链拿到了当铺。结果在当铺露出了马脚,夫妻二人双双入狱。
就这样,宋庆龄的蓝色手提箱失而复得。由于案犯一直把手提箱秘密地藏匿在家中,所以箱中物品一无所失。为了表达谢意,宋庆龄从手提箱中选了一只精致的银器,送给了警察局的官员。失而复得,真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