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几乎等于送人头!三国演义中武将单挑很精彩,但现实却不允许
创始人
2024-06-28 05:32:57
0

原标题:单挑几乎等于送人头!三国演义中武将单挑很精彩,但现实却不允许

在三国演义中,对阵双方的主将一言不合就单挑,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那是常事……演义中故事讲得很精彩,但现实中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两匹战马快速接近过程中,追求的是一招制敌,短短的接触瞬间那有可能让你大战300回合?

不过为了让故事更精彩,作者只好自己往上加戏,这就如电影中冲锋就是漫山遍野的人影,根本不可能重现真实战场上的三三制冲锋,原因无他,唯观赏性不佳也。

三国演义中一言不合就单挑,但在真实历史上,武将单挑的次数寥寥可数,甚至很多都不能称为单挑,双方武将意外碰面了,打个照面就赶紧跑路各回各家,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谁也不知道对方身后是不是跟着小弟,或者暗中埋伏突施冷箭。

成皋对峙时,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欺负刘邦战力不强,找刘邦单挑以决定天下归属,如此儿戏最后失败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过楚霸王不止嘴上喊着单挑,还真派了4员战将准备付诸实践,最后结果如何呢?刘邦根本不讲武德,直接放冷箭射死3个,剩下一个狼狈逃回。单挑?根本不存在的!

而整个三国时期,史书明确记载的单挑,也只有4次,根本不像演义中到处都是单挑。

关羽斩颜良,正史中记载很简单,《三国志》中说“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远远看见了颜良,骑马冲过去一击毙命,砍了头就赶紧往回跑,绝不拖泥带水,万一陷入重围可就不好玩了。

还有一次单挑是庞德与关羽,《庞德传》中讲“亲与羽交战,射羽前额。”

两个人干仗,关羽还没冲到近前,庞德已经一箭射中了关羽,远程攻击欺负近战,双方并未发生近距离接触,因此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单挑,毕竟庞德射了之后就跑,根本不给关羽交手的机会。

至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也曾经和郭汜单挑“决身死”,不过也就是一个回合的事,不过郭汜手下的骑兵很快就上来接应,掩护主将成功撤退,最终也未能决一生死。

太史慈和孙策这两个三国猛将的单挑,按理说应该很精彩,但真实历史中却很搞笑。《太史慈传》记载,“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慈便前斗,正与策对。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啥意思?就是太史慈带着一个小弟去侦察敌情,碰巧遇到孙策也带着小弟出来侦查,两个人误打误撞走到了一块,双方小弟都看着,这如何能退?必须上啊!双方刚开始互殴,手下的小弟也上来了,于是双方赶紧罢手跑路。

成千上万人的战场上,主将一般都在重重保护之中,基本也是极小的偶然情况,双方才会见面,而且见面之后一起跑路的可能性更高。为何演义中频繁出现武将单挑呢?还是为了好看,战场上士兵黑压压一片,作者难以描述场景读者读来也没什么趣味,何如武将单挑来的精彩刺激?不想单挑?没关系,罗贯中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单挑。

演义中的故事,基本就是“抛开事实不谈,只要精彩就好”,毕竟书卖出去了才能赚钱,想了解真实历史,不如去看正史,但写正史哪里能赚到钱?所以,罗贯中只能抛开事实不谈,让武将频繁单挑,但现实战场上基本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我们以一支一万人的部队为例,这些士兵基本分为四部分:

兴军:一般为200名骑兵,负责侦查探路,遇到小股敌人直接歼灭,遇到敌人大部队就及时报告。

踵军:约2000人左右,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相当于现在的工兵部队。

侧翼:大部队两侧各1000人左右,平时负责警戒战时负责抢占有利地势,与大部队互为犄角守望相助。

主力:剩下的5000多人就是这部分了,分成左中右三军便于指挥。

主将通常就躲在主力中央位置,在重重保护中发号命令。主将身边的主力队伍中,还有大约1000人的护卫力量,这些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主将,所以想击杀主将除了要击溃主力,还要在干掉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壮护卫,难度可想而知。

冷兵器时代的主将别说阵前单挑了,就算是用弓箭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基本也很难射到,除非有类似远程火炮的重型武器才有可能实现“斩首行动”,但三国时显然是不可能有这种先进武器的,所以,武将的人身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这就是战场上真实的排兵布阵,将领之间别说单挑了,就连见面都很困难。演义之所以成为演义,就是因为作者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的夸张成分,很多故事情节都是“抛开事实不谈”的,就如战争电影中的冲锋,实际上是三三制冲锋,但电影中必须改成集团式冲锋,否则镜头中稀稀拉拉几个人,如何能体现出气势?

古代战场上,别说很多武将功夫本身不高,就算是比普通士卒高一些,但也一样双拳难敌四手,几个小兵蜂拥而上一阵乱捅,再厉害的武将也只能饮恨当场。所以说武将单挑,你自花样迭出三百招,我自乱拳打死老师傅,就如文章最开始项羽派人找刘邦单挑,直接被冷箭射死一样,徒唤奈何?

当然,武将单挑也不是完全没有先例,一些从底层摸爬滚打走上来的武将,初期时为了博人眼球更快获得上司赏识,在一些规模不大的战斗中还是喜欢单挑的,不过这些武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年纪轻、资历短、想立功。但这样的武将在战场上死了也就死了,根本不会影响整个战场的大局。

只要一个将领到了一定级别,基本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这才是一个高级武将必备的素质,类似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更适合冲锋陷阵而非坐镇中央指挥,其职位自然也就不可能太高。所以,历史上很少会出现高层及的武将,抛下士兵专门去阵前单挑的局面,演义中之所以有,纯粹是因为读者爱看。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秦穆公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成为西部诸侯之首。然而,他临死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原创 他... 建国后,不少的革命将领因为国家的建设需要而离开了部队,他们从事着其他重要的工作,同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赵... 赵云和吕布究竟谁的武艺更高,一直是无法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两个...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姜... 姜子牙领下封神榜后,为何不立即前往西周,反而是到朝歌去当官?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一个护犊子的...
原创 从... 前言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面对20倍于己的敌军,在长江边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他没有军事背...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